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76185
大小:9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七级历史(上)期末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期末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答案填在表格中,2*25=50分)1.“他们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他们”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2.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A.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3.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考古发掘就成为今天了解那段历史的最主要方式。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用于盛酒的青铜酒器,这说明()A.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人就掌握了酿酒技术B.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相当发达C.夏朝的农业耕作水平日趋成熟D.酒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饮品4.考古
2、人员在一古代遗址里,发掘出一件铸有铭文“武王伐纣”字样的青铜器,该青铜器制作的朝代是()A.夏B.商C.西周D.夏商之间5.周初将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其根本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6.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促进了土地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产量③强化了周王室统治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扁鹊有一次路过齐都,以齐桓侯的外表断定他有病。他多次奉劝齐桓侯及早治疗,但齐桓侯不听。十
3、天后,齐桓侯果然死去。扁鹊采用的诊断方法是()A.望 B.闻 C.问D.切8.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反映儒家学派的是()A.用仁政治理天下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9.在学习了陈胜、吴广起义后,小明又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准备和同学们交流。他的观点与史实不符的是()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首创精神值得学习B.作为统治者,必须轻徭薄赋才能够维护社会安定C.起义动摇了秦朝统治基础D.起义实际
4、上没有失败,因为他们的余部项羽、刘邦最终推翻了秦朝10.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他”是()A.张骞 B.玄奘 C.马可·波罗 D.鉴真11.秦始皇巡游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当时撰写圣旨所使用的标准文字是()A.金文B.甲骨文C.小篆D.隶书12.你如果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的事情是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13.丝绸是中国特产,受
5、到人们喜爱。汉朝时中国的丝绸最远销到()A.欧洲 B.中亚 C.西亚 D.阿拉伯半岛14.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鼓励推荐人才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实行盐铁专卖15.下列青铜器是中,雄伟端庄、气势凛然,代表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ABCD16.小明一家成为农业专业户,他想查阅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古代农业科学著作,请你推荐一本()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
6、《伤寒杂病论》D.《兰亭集》17.公元207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曹操的“志”指(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18.北魏孝文帝是积极推行汉化政策的少数民族皇帝,他的汉化政策不包括()A.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B.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汉服C.让鲜卑人学说汉话 D.将鲜卑人全部迁往汉族聚居地19.下列关于古代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湖北随州出土的一套编钟是战国时期的B.秦始皇陵兵马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C.“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
7、品《兰亭序》是用楷书写的D.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20.东汉末年,曹操能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支持D.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2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22.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老人的儿子劳作的地方位于()A.辽东
8、郡B.长安C.咸阳D.陇西郡23.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曹操——“老骥伏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