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协议比较和发展趋势

软交换协议比较和发展趋势

ID:24670569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软交换协议比较和发展趋势_第1页
软交换协议比较和发展趋势_第2页
软交换协议比较和发展趋势_第3页
软交换协议比较和发展趋势_第4页
资源描述:

《软交换协议比较和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软交换协议比较和发展趋势~教育资源库  H.323和SIP的比较  目前,3GPP将SIP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全IP网络的核心协议,SCServer之间呼叫接续的支持。  在固定网软交换应用中,BICC协议处于分层体系结构中的呼叫控制层,提供了不同软交换之间呼叫接续的支持。采用BICC体系架构时,可以使所有现在的功能保持不变,如号码和路由分析等,仍然使用路由概念。这就意味着网络的管理方式和现有的电路交换网极为相似。  SIP相对而言,在语音业务方面没有BICC成熟,但它能支持较强的多媒体业务,扩展性好,根据不同的

2、应用,可对其进行相应的扩展。在固定网软交换应用中,SIP协议处于扁平体系结构中的呼叫控制层,提供了不同软交换之间呼叫接续的支持。采用SIP体系架构时,从路由角度看,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正常的ISUP消息添加一些信息后封装在SIP消息中传送,呼叫服务器、号码、路由分析和信令以及业务的互通等功能保持不变,路由分析指引到目标IP地址的寻址。  第二种情况是基于ENUM(IETF的号码映射工作组)数据库的。在这种方式下,呼叫服务器的呼叫控制与现有电路交换网中的呼叫控制完全不同,呼叫控制中将没有号码和路由分析,

3、但是仍需业务映射和互通。由于不使用电路识别码CIC、ISUP管理进程、消息传送协议MTP,标准的ISUP协议要相应修改。网络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简化(如无须构建信令网,没有路由定义)。另外,和现有网络相比,运营商对网络的控制减少,控制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以上分析,采用SIP协议在某种程度上会丢失一些现有网络中的功能。要引入这些功能,则需要对SIP协议进行扩展。相比较而言,BICC基本能提供所有现有网络的功能。相信,经过修改并标准化的SIP可以达到BICC对传统业务的支撑能力。  SIP-T和SIP

4、-I的比较  关于软交换SIP域和传统PSTN的互通问题目前有两个标准体系,即IETF的SIP-T协议族和ITU-T的SIP-I协议族。  1.IETF的SIP-T协议  SIP-T(SIPforTelephones)由IETFMMUSIC工作组的RFC3372所定义,整个协议族包括RFC3372、RFC2976、RFC3204、RFC3398等。它采用端到端的研究方法建立了SIP与ISUP互通时的三种互通模型,即:呼叫由PSTN用户发起经SIP网络由PSTN用户终结;呼叫由SIP用户发起由PSTN用户终结;呼

5、叫由PSTN用户发起由SIP用户终结。  SIP-T为SIP与ISUP的互通提出了两种方法,即封装和映射,分别由RFC3204和RFC3398所定义。但SIP-T只关注于基本呼叫的互通,对补充业务则基本上没有涉及。  2.ITU-T的SIP-I协议  SIP-I(SIPS与PSTN/PLMN互通的最终标准。所以,软交换SIP域与PSTN的互通应该遵循ITU-T的SIP-I协议族。实际上已经有许多电信运营商最终选择了SIP-I而放弃了SIP-T。  基于以上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软交换之间互通协

6、议方面,目前固网中应用较多的是SIP-T,移动应用的是BICC,未来的发展方向是SIP-I;在软交换与媒体网关之间的控制协议方面,MGCP较成熟,但H.248继承了MGCP的所有的优点,有取代MGCP的趋势;软交换和IAD之间的控制协议方面,MGCP较成熟,但H.248继承了MGCP的所有的优点,有取代MGCP的趋势;软交换与终端之间的控制协议方面,SIP是趋势;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之间,SIP是主流,目前此业务接口基本成熟;应用服务器与第三方业务,Parlay是方向,但目前商用不成熟。友情提醒:,特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