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现象的原因

浅析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现象的原因

ID:24669449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浅析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现象的原因_第1页
浅析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现象的原因_第2页
浅析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现象的原因_第3页
浅析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现象的原因_第4页
浅析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现象的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现象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现象的原因  一、政策终结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公共政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出现终结现象。政策终结是指公共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工具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正如最近我们大家热议的取消晚婚假政策一样,根据全面两孩政策的新形势,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同时,晚婚晚育假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规定被删除,也意味着“晚婚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带有时代特色的公共

2、政策也将走向终结。也就是说,我们的政策也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学者陈振明指出:“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政策的一种行为”。因此,政策的终结,既是一个政策的终点,也是一个政策的起点。政策终结过程是一个节约政策资源、优化政策资源结构、提高行政效率和政策质量的过程。政策终结既要剔除不合时宜、存有瑕疵的政策,也要对品质不高、不合时宜的政策资源进行淘汰。  二、政策终结原因分析  (一)政策主体间的利益博弈  在现代社会,公共政策

3、已经成为从事公共管理和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项公共政策的提出、制定、实施实际上就是相关利益主体相互之间博弈的结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各个政策行动主体由于自身所拥有的主体话语表达能力以及资源享赋差异的强弱等造成的政策主体力量此消彼长,这肯定会造成一部分群体受益、另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受损的现象。利益时代的到来,是市场经济机制和社会结构分化两个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当市场取代再分配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的时候,利益的分配已经主要不是取决于国家的意志,而是市场和社

4、会中的利益博弈。同时,社会的分化在加深,不同的利益群体和利益群体在开始形成。如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几乎同时宣布与2014年5月17日零点开始暂停乘客端的现金补贴。滴滴与快的打车之争,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持续较近“烧钱”,其背后无疑还是阿里巴巴和腾讯对各自阵营的大力支持。  (二)政策内容缺乏科学性  1、政策内容缺乏法律支撑  政策过程的每一环程序都必须合乎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任何一个公共政策,其制定和执行主体应该是合乎法律规定的,必须是在法律明确规定的具有相应权限的组织之中进行制定和执行。比如,我国对养

5、老机构的规划及配套建设、对空巢失独孤寡等老年家庭的社会保障、对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对养老服务评估等问题均没有法律法规,基层政府制定的相关养老服务政策文件等又因为缺乏法律的支持,导致政策效能不高。所以说,我国各地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把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社区建设规划中;明确各项建设标准;完善对特殊困难老人家庭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加快建设养医结合型、康复护理型、居家照料型养老服务机构,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提高养老人员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等。  2、政策的公

6、众认同度低  我们所说政策科学与否,是表现在政策能否客观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反映民众的需求和意愿并加以解决。政策所实行的计划措施以及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必须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才能被公众所认可和接受。2015年公共政策密集出台,比如:养老金并轨和入市、足协改革等等。除了政策内容,政策何时被发布;政策如何被解读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公众对政策的认同度。所以说,我们政府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感受,并且应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这样也能够为公共政策起到正面宣传的作用。就拿2011年卫生部出台的“量化指标

7、”政令政策来说,这个初衷很好但政令却没有让公众满意。看病要等很长时间,看病难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老百姓也一定不会认同这项政策的。可见,作为政策行动的主体力量,我们的政府必须要改善民生工程,而不应该是大搞形象工程来作秀,而应该为民办事,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恩惠。  3、政策的操作性不足  公共政策要得以顺利执行,不但要有明确的政策执行人和明确的政策目标,而且应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在实践中有些政策选择的弹性较大、政策目标也比较模糊,并且相关内容还比较笼统,导致不容易操作。所以政府要必须提高

8、政策质量和可操作性。转型升级、破旧立新、防范风险,都要脚踏实地、精准发力,容不得半点“假大空”,要不得粗放浮躁的作风。一项政策好不好,要看是否切实管用。提高政策质量,一要注意分类指导,增强政策的针对性,不能一个药方治百病。二要便于理解,具有可操作性。制定政策多些换位思考,多站在执行者、实施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三要多些小而实的政策措施,积小胜为大胜,贵在取得实效  (三)政策运行过程还有待规范  当前我们国家有一些行政决策主体忽视决策程序,从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