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66121
大小:55.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关于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关于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XX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地处中心城区,总人口11余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妇女在农村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妇女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路街道妇联立足实际,积极发挥妇女组织优势,为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搭建平台一、在构建农民增收机制上发挥引导推进作用。构建农民增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发挥农村妇女作用,增加她们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农村家庭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构建农民增收机制的重点所在也是妇女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黄河路街道妇联从三个方面入手,拓宽农民增
2、收渠道。一是引导妇女自主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结合各地开展的全民创业活动,通过典型带动、政策驱动、宣传鼓动多管齐下,激励广大农村妇女走出家门、自主创业。近年来,黄河路街道每年新增私营企业100多家、个体工商户300多个,其中由妇女创办或领办的占到30左右,女企业家达到80多人。XX年11月份我们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家村级妇联组织-东赵社区妇女联合会。每年开展“黄河路街道十佳创业女性”评选活动,举办“优秀女性创业事迹”报告会,激发广大妇女的创业热情,扩大和提升妇女创业的规模和质量,以鼓励妇女劳力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二是抓好妇女技能培训,增加从业收入。据调查: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工不足,
3、原因是缺乏熟练工。黄河路街道10多家农村精密铸造企业,缺少熟练工200多人。同时随着城市的做大做强、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旺,农村妇女劳力的就业空间不断扩大。妇女组织应当有的放矢抓好妇女技能培训工作,XX年街道妇联先后举办了棉布加工、家政服务电脑操作等各类培训班30多期,培训妇女1860多人。通过组织妇女劳务输出洽谈会、设立劳力转移工作站等渠道,加大劳力转移与用工单位的对接力度,建立正常的妇女劳力转移通道。目前转移妇女劳力1000多人,增加工资性收入20多元元。三是提高妇女种养水平,增加生产性收入。从农村劳力从业结构分析,在外从事工业、服务业的以男性劳力为主,在家
4、从事农业生产的以妇女劳力为主,要提高这部分妇女劳力的收入水平,关键要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妇女组织应与农口部门、种养大户密切配合,帮助务农妇女发展特种养殖、果蔬苗木等优质生态种养项目,应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大力引进龙头加工项目,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产品加工增值,扩大市场销售,增加种养收益。二、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组织保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还处在封闭半封闭环境中生产生活,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精神文明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为重要。黄河路街道妇联通过加强学习宣传,培养农村妇女的时代精神。以唤起主体意识为重点,广泛开展
5、“做四有四自新女性、为实现两个率先添光彩”等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妇女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广泛宣传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内容的先进性别文化,积极营造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发挥现代媒体与互联网作用,采取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做到用科学知识武装妇女,用高尚道德引导妇女,用先进文化陶冶妇女,促使广大农村妇女充分展示出时代风采。通过加强活动组织,吸引妇女广泛参与。实践证明,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把广大妇女组织起来,从事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是提高她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街道妇联每年都组织一些吸引妇女广泛参与的群众性
6、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包括“巾帼环保”活动、“健康婚育知识”竞赛活动、“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活动等等,对广大妇女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形势教育。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巾帼健身”活动,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妇女健美操比赛等,带动了数以万计的妇女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通过加强阵地建设,拓展妇女活动平台。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级经济的弱化,农村教育、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重打造精神文明活动平台。街道妇联积极争取,把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列为街道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到前,辖区活动场所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积极与文化教育部门联手,争取各级部门支持帮助,
7、加大图书馆、活动室的投入力度,为组织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三、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街道妇联大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累计募集助学资金10多万元,资助1200多名贫困儿童。积极组织妇女参与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通过协助文化、科技、司法等部门,定期组织文化下乡、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下一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