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63259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提高中学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中学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摘要: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是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作文教学呈现不够重视、无序随意、质量不高的状态。摆脱这种状态,就要提高中学作文教学实效性,引教材之源,积累素材;多样性练习,提高教学实效性;评改多元化,提高评改实效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实效性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因此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
2、的,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呈现“少作为”和“低成效”的状态。 (一)作文训练不够重视 教师重阅读,轻写作。除了学校规定的每学期6―7篇大作文之外,教师不再对此投入时间和精力。理由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投入不成正比,与其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将精力主要放在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上。 (二)作文训练无序随意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不太关注学生身处何年段,不太关注学生以往的“学得”和“习得”5,在课前随意挑选个作文题目,放手让学生做,然后每次念几篇较好的文章作为评讲的对象。他们认为指导作文没有头绪,而写出好作文主要是靠学生的灵感和悟性。
3、 (三)作文训练质量不高 教师对写作有一定量的训练,随笔每周,大作文定期,而教师兢兢业业地对字、词、句精批细改,教师整日埋于习作堆中,学生的习作有时不能即时反馈,学生写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文章再拿来讲评,教师是情绪激昂,而学生早已是情绪全无。 在这些教学状态下,多数学生面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在过程中缺少成功感的获得,他们认为写出好作文与自己无缘,这只属于班中永远的几个精英。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提高,实现新课标定位的“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反思以往的作文教学,尝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涵义 从新课标理念来看,有效的
4、作文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支出,精力支出的条件下让作文水平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相应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并能在作文训练中不仅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 三、实施作文教学“有效”的途径 (一)引教材之源,积累素材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5好文章源自广泛阅读大量积累。没有丰富的积累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素材的积累途径很多,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作为作文素材的好例子,教师应在平日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积累教材中
5、的作文素材的好习惯,比如可以给学生布置摘抄作业。摘抄课文中的作文素材的方法很多,我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直接摘抄某一课中的好词好句 选入教材的文章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文章无疑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选材的最好例子。重视教材,从中发现许多美妙的诗句文句,这些诗句和文句正是学生应当积累并借鉴的语言材料。 2.以某篇课文中的例子为起点,扩展搜集素材 课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观点和一些精当的材料,这些观点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社会思考人生,这些材料是我们了解古今文化的窗口,把这些作为作文素材积累下来对我们是一笔厚重的文化财富。在阅读这些课文之后,我们常常会发现文中的观点
6、和材料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似曾相识、由此及彼的感觉就是学习的联想法,为把这一方法用好,我常常让学生以某一课中的例子为起点,扩展搜集相关素材,以备作文之用。 3.以话题方式综合摘抄多篇课文中的相关材料 在学习教材时,常常会发现多篇课文在主题、选材、感情、手法等方面有接近的地方,把这些接近的东西综合在一起,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上述各类摘抄、归纳,对学生作文时在提炼观点、选择材料、运用语言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催化联想的作用。 (二)多样性练习,提高教学实效性5 传统、陈旧的作文题和单一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感到厌倦,缺乏写作的动力和表达的热情。这样势必影响
7、作文教学,久而久之就束缚了学生作文时的思维,给人雷同感,没有生气。为此,我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力求形式多样。“多样性”即: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 1.优化多样性习作训练,激发写作兴趣 ①每日一写,每旬一抄,每日一读,每周一练。每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②写周记。按专题要求写周记,一周一篇,可以成文,也可以只写片段。创设情景作文训练。③缩写。它能训练学生精简文字的能力,这种方式较适合小说这种体裁,如《社戏》等课文。④补写。这种方式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令其能专工于人物、景物细部的描写、刻划,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如在《春》中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