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51667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智能化模式下的电网调度关键技术控制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智能化模式下的电网调度关键技术控制管理(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迪庆供电局云南迪庆674400)摘要:在21世纪的当下,智能电网逐渐被建立以及重视,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是未来必然重要发展的方向之一。因此,笔者将从目前智能电网的架构以及几个关键技术的控制管理上对智能电网进行简单的阐述。关键词:智能化模式;电网调度;关键技术;管理.1八—刖目智能电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发
2、展,具有先进性与发展性两大特征,先进性体现在:具有坚强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网基础设施等有机融合;智能调度、电力储能、网厂协商、配电自动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等;而发展性体现在其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电网智能化的建立不仅给电线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以及挑战,而且促进各类能源高效率、大范围的配置,尤其是对大规模的风能、电能、太阳能等发电资源而言,更好的实现用户对电网的需求与电网供应平衡以及促进我国实现和谐社会建立的目标[1]。1.智能调
3、度的架构电网智能下的调度通过融合新进的技术促使电网提供安全、可靠、环保、经济的环境。电网智能调度的基础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的,由起初电力系统被分为正常、紧急、恢复三种,约束被分为负荷约束与运行约束两种等,到其调度架构的安全建立,智能调度不断从经验型延伸到分析型。直至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甚至到了21世纪的今天,电网的技术控制要求越来越严苛,最初的单体计算机的运行己经越发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对电能质量等的需求,所以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也逐渐被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电网在采用智能的多处理机进行
4、吋,通过服务器的统一任务分配、广播传递心跳报文、双网管理等,将进程管理、应用状态管理、网络管理实现智能性、有效性,借助智能的功能,从测量分析、建模计算到管理控制逐渐实现成熟化,对未来的电网技术管理、调度控制奠定了全方位的坚实基础[2】。1.智能调度关键技术的控制管理2.1广域分布式网络架构分布式网络是指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状结构的网络形式,每个网络之间形成的每个节点至少有两条链路与其他节点相连,而广域式就是实现网络一体化的建设,以双环形、双星形的网络状为典型的网络架构。实现广域分布式网络的优势是当其中任一条
5、链路发生故障吋,数据报文还可以由其他连接节点的链路通过,有利于实现网络数据的有效传递以及突显其可靠性,同吋有助于解决路径解析的效率问题。广域分布式网络架构与集中式网络结构不同,摆脱了节点之间通信受限的问题,能够保证网络的畅通性,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对网络出现的带宽窄等现象,广域分布式网络可以全程对要传送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据的大小模块进行适当压缩等方式,最后在传输的环节还可以根据所压缩的数据进行多种策略、通道的处理,既可以减少通信资源的么冇率,又可以加快数据的传送速度以及确保传送的安全性,避免出现集中式网络结构中
6、因某一节点出现故障而导致全网瘫痪的现象,不能确保所传送的数据是否奋破损或丢失,安全性能差等问题。2.2一体化智能应用的技术支撑传统的电网控制主要体现在区域电网以及内部省级电网上,极少涉及到区域电网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配合,所以在其资源的获取、过渡等方面均存在速度上的缺陷,因此,为了降低电网数据资源的过渡性、加快频率的恢复以及速度的调整,建立智能电网更为优质化、经济性的选择[3】。电网智能调度的完善离不开一体化智能技术,其具体体现首先在模型与数据的处理上,通过提供可靠、完整、精准、一致、及吋的数据与模型以达到满足智能调
7、度所涉及的技能需求,其次是在储存管理上奋所体现,在一体化智能应用的技术支撑下,电网在空间与时间区域上可以极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数据的处理、储存、读取、准确率等不仅可以及时进行相关的呈现,同吋都占用相当小范围的空间;再次,还可以体现在其视化展示的技术应用上,视化展示应用以人机展示为主,其对象以调度中心为范围,运行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提高智能电网的能源接入,同吋提高抗风险能力。2.3特大电网的智能运行控制为了确保电网智能化的平稳运行,其运行的技术至关重要,而电网运行技术的智能化关键体现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智能电网的防御
8、系统,对变电设备的发电、检修等工作进行预测、安排,降低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率,冋时减低电网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电网不仅在相应的技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同吋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工作难度以及工作量,当电网出现故障的时候,技术人员还要及吋发现问题才能进行相应的处理,既不能保证电网问题发现的及时性,也不能保证技术人员发现问题后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