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49600
大小:1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高一历史割据与分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第11课割据与分立教案一、政治格局的特点——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背景)黄巾起义爆发后,各地豪强闻风而动,他们凭借私人武装形成各霸一方、武装割据的局面。大小军阀为争夺地盘而互相兼并,展开连年厮杀,致使社会经济遭受极大破坏,平民百姓限于生灵涂炭、水深火热的境地。(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股力量的形成:混战之中,中原地区的曹操脱颖而出:(原因)①政治优势:196年,他将汉献帝迎至许县(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②经济优势:同时,努力发展辖区经济(军屯和民屯),③人才优势:广招天下真
2、才实学之士,实力迅速增强。④军事优势:随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基本统一北方。南方有寄居荆州的刘备和江东的孙权2、三股力量的较量:208年,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孙刘联军,运用火攻,大获全胜。赤壁之战后,刘备进占四川,孙权进一步扩展了东南的辖区。3、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史称“孙吴”。三国鼎立的格局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评价)①三分天
3、下是各方势力趋于均衡的结果,在一段时间中形成了比较稳定而有序的状态。②与先前的八方割据、连年混战相较,鼎峙的局面毕竟对社会的安定、经济的恢复、人民的安居乐业更有利一些。③这一平衡不会永远维持,某方因各种有利因素而获得长足发展后,均势就会被打破,,新的统一趋势随之出现,其后的三国归晋即体现了这一趋势。二、经济发展的特点——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夏、商、周至秦、汉,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位于黄河流域地区。中原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与水平始终高于其他地方,东南沿海的闽、粤一带和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集聚区,社会经济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中心南移的
4、原因)①汉末的战乱集中发生在中原地区,北方人口被迫向长江流域以及更南的地区转移:由北向南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不仅使南方地矿人稀、劳动力匮乏的状况有所改观,而且使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经验向南传播,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②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各方为增强自己的实力,因地制宜,大力推动各业生产,促使地方经济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具体表现为)北方地区,曹操曾在许县一带实行屯田,招募流民垦荒耕作的为民屯,命军队耕战结合的为军屯。后来,曹操又下令在辖区内广泛推行屯田,这对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具有不小作用。蜀汉境内
5、,丞相诸葛亮在兴修水利、开展屯田、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还积极推动煮盐、织锦等手工业的发展。他还致力于开发少数民族集聚的南中八郡(今云南、贵州和西南部地区),想方设法改变山地运输的落后面貌。诸葛亮的各项举措对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孙吴占据的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稻种植、丝麻纺织、铜铁冶炼、瓷器烧造等都有明显发展。滨海枕江、河网密布的地理环境也使造船技术日益进步。当时东南一带的崇山峻岭中散居着众多古越人的后裔,成为“山越”。孙吴政权迫使他们出山,于平原地区的汉族农民同居共耕。这一举措对推动山越人经济文
6、化的进步,加速平原沃野的开发,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w.w.w.k.s.5.u.c.o.mwww.ks5u.co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