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斯蒙多社会建构论的分类研究

浅析西斯蒙多社会建构论的分类研究

ID:24643243

大小:11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5

浅析西斯蒙多社会建构论的分类研究_第1页
浅析西斯蒙多社会建构论的分类研究_第2页
浅析西斯蒙多社会建构论的分类研究_第3页
浅析西斯蒙多社会建构论的分类研究_第4页
浅析西斯蒙多社会建构论的分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西斯蒙多社会建构论的分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西斯蒙多社会建构论的分类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较为激进的学术思潮,社会建构论在20世纪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从西斯蒙多的哲学视角分析归纳社会建构论的发展趋势、理论渊源、概念内涵等方面,并简要将社会建构论进行分类说明。  关键词:社会建构论;科学技术建构;异质性建构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112-02  瑟乔?西斯蒙多是加拿大女王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副教授,1993年获得康奈尔大学科学技术学博士学位;1993-1996在女大学从事博士

2、后研究,此后留校任教,他是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美国纽约大学的访问学者。《科学的社会研究》编辑,著作有《科学技术学导论》《科学的艺术》《没有神话的科学-论建构,实在和社会知识》,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科学技术理论以及计算机模拟的哲学社会问题。  一、西斯蒙多的社会建构理论简介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专项领域,成为一种多元错综复杂的理论研究,探索思考及社会实践活动。现今STS领域的研究及其哲学领域问题,也不断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们的重点关注

3、,不断探索和思考,是很多学者颇为感兴趣的一项哲学研究学术课题。8  在20世纪70年代,爱丁堡学派的一群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着手用社会学来解释科学知识的内容,倡导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和哲学观念,在STS领域有重要影响。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社会建构这个词在科学技术学中变得越来越常见(比如Medelsohn1977;VandenDaele1977;LatourandWoolgar1979)爱丁堡学派的精神领袖布鲁尔(Bloor,1976)提出新的SSK的研究范式和哲学观念。在此之后,

4、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都宣称要揭示事实,知识、理论、现象、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社会建构,因此,社会建构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代名词,他将科学技术学的众多不同成分充分地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然而社会建构论也成为一些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猛烈攻击的对象。  西斯蒙多在社会建构论上有新的看法和要求,他认为社会建构论为科学技术学提供了三个重要预设。第一,科学是社会的。第二,科学技术是主动的,建构着隐喻的活动。第三,科学技术并没有提供一条从自然关于自然的思想直接通道,科学技术产品本身并不自然。  在科学技术

5、学中,有着众多不同的“社会建构”,它们的含义也有所区别。西斯蒙多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便于学者们的思考。由于实在论的直觉告诉我们,真理更多地取决于世界而不是谈论真理的人。世界是以某种方式存在着,解释和表象世界是可能的。但到底科学的真相是什么,想真实地表达出来,展示出来,实在论者之间存在不同的争议。正因如此,也许实在论更多的是一个否定的概念,而不是肯定的立场,人们是在某种反实在论的情况下开始争论的。8  二、西斯蒙多社会建构理论的八种形态  (一)社会实在的建构  社会建构的许多思想都来源于古典社会学和哲学,来

6、源于马克思、韦伯(MaxWeber)、涂尔干(EmileDurkheim)等人的分析。科学技术学聪伯格(PeterBerger)和卢克曼(ThomasLuckmann)的《实在的社会建构》(1966)引入了“社会建构”一词。  伯格和卢克曼他们所感兴趣的主要是社会实在及制度和结构――它们因为人的活动和态度而出现。社会世界这些特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众多成员知道他们存在,并依此行事。对于科学技术学而言,知识、方法、认识论、学科边界以及研究风格,所有这些都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轮廓的核心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

7、这些对象是社会建构的,就是认为他们是这时的社会对象,虽然其实在性具有偶然性。如果一位科学家或工程师在行动中不能对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做出交代,就会遇到同行的抵抗,这意味着那个事实具有社会实在性。  然而指出这一点绝不是要批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围绕知识的实践的社会实在性是进步的前提条件。如果不存在足够稳固的东西,便没有了建设的地基。科学技术往往会平添给它一个主动的维度,去理解观察社会建构的过程。不断地接受这件事情,通过正面引用,反面引用,质疑它。建构实施的是科学家而不仅仅是科学。  (二)事物和现象的建构8 

8、 被建构的不仅仅只有表象和社会实在。也许,科技史学的建构论视角的最大创新是,科学家和工程师所研究和使用的许多事物都是非自然的。各种形式的操作带来的结果是,源于实验室的知识是事物的知识,而这些事物明显是非自然的。他们是建构出来的,尽管是实实在在地,完全物质性的架构。关于技术,人们有什么可担忧的。人设定科学目的在于原原本本地展示自然,而技术则不同,它赋予了旧物质以新的形态和新形式,并制造着有用而别致的对象。事实上,技术设计实实在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