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整体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ID:2461926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整体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_第1页
整体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_第2页
整体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_第3页
整体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整体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整体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不再只致力于疾病和疾病护理,而是转向从整体的人的角度出发,使护理涵盖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健康需求,护士的角色也相应地从护理的实施者拓展为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婴儿至青少年时期的儿童,儿科护理不仅满足病人日常护理工作需要,还应注意“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全方位的护理实践。婴儿从其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生物和社会属性的完整的人。但婴儿与成人相比由于其大脑及其他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不具有语言能力,不能很好地与外界交流等因素使得婴儿作为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表现得

2、相对模糊,可能导致对婴儿护理产生一定的误区,即只重喂养,只关注单个疾病的护理而不去考虑婴儿作为一个人的全方位的需求。这显然有悖于整体护理的理念。以下结合本院儿科的实际情况谈谈整体护理在儿科的应用体会。  一、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需求,使其系统获得稳定4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也是最重要的需要,人在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生存。对于患儿来讲及时合理地得到喂养,病室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环境清洁安静等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护士应首先给予满足。在纽曼的系统模式理论中,健康被定义为护理对象系统的最佳稳定状态。患儿由于疾病的影响其系统内部已失去平衡,只有在

3、促使其重新获得平衡的前提下才能达到最佳稳定状态。因此,我们在护理患儿时首先解决危及生命的问题。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工作。如对于新生儿窒息护士首先应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对于高热惊厥首先镇静、止惊、降温等;当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系统获得基本平衡时,患儿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表现,才有满足的可能,患儿才能健康。  二、了解和促进患儿的心理发展  新的医学模式对人的整体的认识,要求护理工作不仅要考虑人的生物学改变,同时要注意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整体状态。我院护理部通过讲课、业务学习、建立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等方式将整体护理的思想传授给护士。儿科主任和护士长教育护士要关心婴儿及儿童的心

4、理需求。下面按照患儿心理发展所需的3个方面的条件谈谈我们在护理过程中的体会。  1、创造神经系统的良性刺激4  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为患儿创造一些良性刺激,如在病房里添置外观漂亮、手感柔软、能发出悦耳动听音乐的玩具;婴儿病房护士全部穿粉色工作服上班;护士略施自然大方的淡妆,体现儿科护士特色及护士女性美的魅力,缩短护士与患儿的距离;用印有卡通画的花布做窗帘及棉被,在病房和走廊墙壁上贴卡通图画及成语故事图画,门窗装配一些彩带或其他饰物;对没有家属陪伴的患儿护士尽量抽时间给予轻声细语的引逗、全身轻柔的触摸;沐浴时

5、尽可能地延长时间使他们感受温水刺激的愉悦;保持内衣的柔软清洁,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的发生;这些都有利于他们脑的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患儿住院最恐惧注射,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患儿对注射的恐惧感,是每名儿科护士最先考虑的问题。我科护士研究无痛注射技术的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等均可减轻患儿的生理痛苦,从而达到生理舒适。当护理操作过程中婴儿有痛苦反应时要尽量快速完成操作,以减少不良刺激对他们的影响。通过努力我们发现患儿的哭声少了,能较安静地接受治疗。  2、言语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  特别是婴儿言语的发展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婴儿出生的第一年是言

6、语发展的准备时期。他们以各种形式练习发声器官,并学会用声音引起人们的注意。婴儿出生后便用哭声表达他们的需求,引起人们的关注。护士这时应该去关心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时刻关注婴儿的哭声,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把患儿的哭声视为对护士的呼唤,使每位护士都能意识到对患儿哭声的置之不理是婴儿病房护士的严重失职。  三、对心理舒适的护理干预4  1、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对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心理舒适是个人心理的感受,如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儿科的干预对象为病人及家属,而不同年龄的小儿其心理反应又各异。学龄儿童开始意识到社会和他人的期望,护士用患儿可理解的语言与患儿交谈

7、,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通过做游戏、复习功课等,消除由于住院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对于婴幼儿,研究显示:6个月至4岁的幼儿对住院诊治的心理反应最为强烈,1岁时反应达到最高潮,以后逐渐减弱,因此对6个月左右的婴儿,护士经常对他们轻拍、抚摸、搂抱、逗笑、可调节大脑内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产生安全感。6个月至4岁的患儿,护士更应该关心,体贴患儿,避免呵斥、责备患儿,通过与患儿做游戏、讲故事等,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在心理上接受护士,乐意与护士姐姐或护士阿姨在一起。  2、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加强护士内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