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10403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对于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对于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导读:下特点: (1)从2002年到20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双边贸易中,中国对印度农产品出口中主要以蚕丝为主等非食用畜产品,这类产品占了占绝大部分份额。根据UN数据计算得出,2002~2010年,中国对印度生丝出口占中国对印度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3%,是双边贸易中中国对印度主要的出口农产品。其次是干芸豆(12%)、畜产品(7摘要:中国和印度都是农业大国,有着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决定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着竞争性。而两国农产品双
2、边贸易中农产品出口结构的差异性又决定了中印双边贸易竞争性较弱,互补性较强。利用两个贸易指数对中印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分析,得以证实中印双边贸易以互补性为主。 关键词:中印农产品双边贸易互补性 1007-3973(2011)012-143-02 1中印双边农产品贸易目前状况及贸易特点 1.1中印双边农产品贸易目前状况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自然禀赋相近的两个国家,这样就决定了中国和印度对于农产品进口需求也相应较大,而且农业发展状态也相近。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中印互为对方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
3、双方农产品贸易近年的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中国进口25.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71.6%;同时,中国对印出口5.2亿美元,同比增长7.4%,除2003年外,一直保持着增长状态。中国在中印农产品贸易中从2004年开始处于逆差地位,且逆差额还在不断扩大,如表1所示,从2004年的逆差0.58亿美元,2010年则达到20.2亿美元,增长近40倍。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从2004年开始,中印农产品双边贸易中以中国从印度进口农产品为主,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增长速度很快,都是以两位数增长,有时甚至以上百的数率增长。2010年的增长率高达171.6%。而出口
4、增长率增幅却呈下降趋势。2010年的增长率仅为7.4%。中国在中印农产品贸易中始终处于逆差地位,而且进口农产品的比重逐年增加,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进口农产品比重从2002年的26.7%上升到2004年的56%,再到2010年的83%。 1.2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双边贸易特点 从图1和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中印农产品双边贸易有如下特点: (1)从2002年到20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双边贸易中,中国对印度农产品出口中主要以蚕丝为主等非食用畜产品,这类产品占了占绝大部分份额。根据UN数据计算得出,2002~2010年,中国对印度生丝出口占中
5、国对印度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3%,是双边贸易中中国对印度主要的出口农产品。其次是干芸豆(12%)、畜产品(7%)、蔬菜水果(5%)和水产品(3%)。2010年,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农产品共有300多种,出口总额为5.2亿美元。其中生丝出口额达3.7亿美元,占对印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1.1%。 (2)印度出口中国农产品中以水产品比重最大,占到总出口农产品比重的42%。而且从中国海关数据得知,中国从印度进口的水产品占中国水产品进口总额将近25%。从2002年到20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在双边农产品贸易中进口最多的是水产品、棉花、饼粕、植物油和干豆。其进口额占
6、中国从印度进口农产品总额的80%多。据国际贸易数据显示,印度已成为我国棉花进口的第二大国。 (3)中印农产品双边贸易中,中国对印主要出口生丝,进口水产品,各占从印度出口农产品和进口农产品总额的63%和42%。中国从印度进口水产品和棉花的集中度很高,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进口印度农产品呈逐年增长状态,而实际上两国之间的出口集中度总体也呈增长趋势,反映了中国市场对于印度农产品的重要性。中国出口到印度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例如生丝的出口集中度指数也很高。 2中印农产品双边贸易中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2.1贸易专业化指数 TSCabi=(Xij中国与印度农产
7、品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aKapilla.UnderstandingtheProblemsofIndianEeonomy[M].2000-2001Edition. [2]门成海.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J].世界经济,2003(l). [3]杨东群,李先德.中国对印度农产品出口分析[J].贸易观察,2007(2). [4]叶德利.中国和印度贸易发展潜力和贸易政策修正探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5). [5]朱晶,陈晓艳.中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及贸易潜力分析[J].国际贸易理由,2006(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