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02579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EffectofHeatStressonPhysiologicalIndexofJujube TIANCai-ping1,YAOYan-tao2 (1.ForestryStation,TaiguForestryBureauofShanxiProvince,Taigu,Shanxi030800,China;2.ForestryInstitute,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Shanxi030801,China) Abstract:
2、ExperimentalmaterialpactofheatstressonRDAperaturestress,thehigherelectrolyteleakage;MDAandelectrolyteleakageilar,thelongerandhighertemperaturestress,thehighercontentMDA. KeyDA;electrolyteleakage 枣树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树种之一。目前,有关枣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管理、果实储藏、组织培养以及盐胁迫对枣树生理特性的影响等方面
3、,而关于高温胁迫生理、抗旱性鉴定和遗传改良的报道较少[1-4]。在中国,易受到高温胁迫侵扰的地区分布较广,所以,研究枣树在高温胁迫时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枣树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模拟高温胁迫处理,研究模拟高温胁迫条件下,枣树幼苗细胞内叶片含水量、POD、丙二醛、脯氨酸的变化趋势,为高温条件下各地区枣种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取长势一致的1年生营养苗,消毒洗净之后,于完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并用AP9500D潜水泵每天通气1h
4、。温棚条件均为:温度22~35℃,相对湿度65%~75%,选用自然光照并用遮阴网遮阴。 1.2方法 1.2.1试验处理取在培养液中培养5d的1年生苗分别置于4个不同的恒温培养箱中,恒温培养箱温度分别设置为20,25,30,35℃。在恒温培养箱中模拟高温胁迫处理48h,以20℃作为对照组,采集新鲜叶片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重复3次。 1.2.2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参考张志良[5]的方法测定;细胞膜相对透性采用电导法测定,丙二醛测定采用三氯乙酸-硫代巴比妥酸法。 2结果与分析 2.1高温胁迫对枣
5、树幼苗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 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25℃处理的电解质渗透率的变化幅度不显著,但30℃和35℃处理后,电解质渗透率变化明显,其中,在35℃处理下的枣树幼苗,其电解质渗透率由开始的20%上升至60%以上。30℃处理下的枣树幼苗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也高于对照组。可见,高温对枣树幼苗的电解质渗透率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2.2模拟高温胁迫对枣树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通过图2可以看出,丙二醛随着温度胁迫的上升,有着
6、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温度胁迫处理的时间越久,上升的越明显,在处理12h后,各试验组丙二醛的含量与胁迫温度呈线性关系,在胁迫处理48h后,35℃处理的试验组较对照组出现了显著的上升,增幅达300%。可见胁迫时间越久、温度越高,丙二醛含量上升的越快。 2.3模拟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如图3所示,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对维持植物的正常生理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由图可知,叶片相对含水量有降低的趋势,但降幅不明显,即使是35℃胁迫下,处理了48h后,叶片相对含水量也
7、只下降了23%,这与枣树幼苗上厚厚的角质有关。25℃试验组,叶片相对含水量较对照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可见枣树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受高温胁迫而减少的效果不明显。 参考文献: [1]汪有良,王保松.水培条件下枣树插条对重金属镉处理的反应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6,32(6):1-7. [2]隋德宗,王保松,施士争.盐胁迫对5个枣树无性系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J].江苏林业科技,2007,34(4):5-8. [3]张纪林,季永华.海岸带杨柳无性系苗期耐盐性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8、004,28(3):45-49. [4]ClaudiaC,PierreV.Localizationandeffectsofcadmiuminleavesofacadmium-tolerantinalisL)[J].EnvironmentalandExperimentalBotany,2005(16):1-16. [5]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