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ac3d的水平分层放顶煤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

基于flac3d的水平分层放顶煤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

ID:2460066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基于flac3d的水平分层放顶煤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_第1页
基于flac3d的水平分层放顶煤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_第2页
基于flac3d的水平分层放顶煤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_第3页
基于flac3d的水平分层放顶煤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_第4页
基于flac3d的水平分层放顶煤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flac3d的水平分层放顶煤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FLAC3D的水平分层放顶煤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董良志刘吉升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孔庄煤矿江苏沛县221600摘要放顶煤开采是一个破坏原岩平衡状态的行为,这一行为将引起周围岩体的移动,煤层开采过程中的覆岩移动规律是煤矿开采地压控制的基础,准确判定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的变形移动规律对于顶煤松动预裂技术优化和矿压防治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将岩土工程界运用广泛的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用于模拟煤层开采引起上覆岩体的移动,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在采场中随工作面推进的上覆岩体移动规律。.jyqk,含煤20多层,煤层平均总厚度约15.79m,含煤系为3.24%,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5层(7、7下

2、、8、17、21)总厚度约9.79m,主要煤层含煤系数为2.01%。井田内的主要可采煤层为7煤层和8煤层,本矿井尚未开采17、21两层煤。7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下石盒子组底部分界砂岩约72m,下距8煤4.17耀40.18m之间,西翼岩浆岩侵入严重,煤层两极厚度为2.00耀6.52m,一般厚度为4.54m,7煤结构较简单,只有少数工作面煤层中有夹矸,夹矸厚0.40耀1.40m,另外在7251工作面出现了面积为60000m2含矸区域,夹矸最大厚度1.20m,夹矸将煤层分为上3.70m,下为0.80m,夹矸岩性多为砂质泥岩、细砂岩。如图1所示:目前7#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采放顶

3、煤采煤方法,其中机采2.5m,放顶煤层厚度2.3m,由于顶板处煤层层理、裂隙较发育,易破碎垮落,局部揭露煤层底板泥岩,层理、节理较发育,泥质胶结,稳定性差,为防止冒顶事故发生,需要对放顶过程中的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以便为开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现采用数值模拟研究的方法研究走向长壁后退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时对上覆岩体的影响。4模拟模型的建立4.1模型模拟参数选取本数值模拟试验建立工作面沿走向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从理论上研究放顶煤层开采对上覆煤岩体移动变形影响作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中包含了11种材料本构模型,其中包括七种塑性模型和三种弹性材料模型以及一种空单元模型,岩石工

4、程界常用的摩尔-库伦模型就属于七种塑性模型中的一种,针对开采保护层的物理模型,我们采用摩尔-库伦模型。考虑到使用摩尔-库伦模型时剪切模量、剪胀角、密度、粘聚力、体积模量、摩擦角等是摩尔-库伦模型所需输入的参数,该模型的破坏包络线对应于摩尔-库伦判据加上拉伸分离点。由于本次模拟研究研究具有一般性,目的在于得到各个因素对应力变化的影响情况,所以本次数值模拟将所需的参数取实测的平均值,各个参数取值如表1:4.2模拟区域范围确定一般来说煤层开采后顶板覆岩移动远大于底板岩层移动,本文主要研究煤层放顶开采后上覆煤岩移动规律。考虑到煤层、顶板及底板三者之间的变形协调规律以及煤层采出后在包括顶底板在

5、内的围岩原始应力要发生变化、产生变形、移动乃至破坏,其波及范围往往很大,但是按照圣维南原理,其影响范围仍有一定的限度。为最大限度模拟本区域煤层开采后的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规律,模拟范围的确定是一个难点,模拟区域过小往往不能准确的再现开挖工程中周围岩体的移动、变形、破坏规律,模拟区域过大则计算时间长、工作量大。本次数值模拟模型的范围:煤层顶板以上3.9m砂质泥岩外加30m的间接顶板,煤层底板以下2.5砂质泥岩外加30m的间接底板以及4.65m厚的煤层,考察停采线和开切眼各向外扩展50m作为模型的左、右边界,倾向模型的上、下、左、右边界取法同走向模型。倾向模型和走向模型都采用类似的约束边界条

6、件,煤层边界以上的岩层作为外载荷施加在模型的上边界上,其他方向采用应力边界条件。4.3模拟网格的划分煤层在放顶开采后所导致的上覆煤岩移动、破坏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随着采空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应力的不断调整而发展变化的,必须通过对开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才能够使之转化成实际的动态问题来掌握其发生、发展演化史。据此结合工作面的推进进度,将走向模型分解成一连串的4个模型分别模拟开采10m,30m,50m,100m进行分步开采。接着要将网格离散,网格的离散原则上是划分得越细越好,但是由于计算机容量和计算速度的限制,不可能将网格划分得过细。本次模拟试验研究将走向、倾向模型均划分成132800个单元

7、,同时考虑到边界效应,网格划分采用等间距与不等间距相结合。5上覆岩体位移变化规律模拟通过对上述模型进行煤层的开挖模型模拟,分别模拟了煤层开采的工作面推进10m、30m、50m、100m时上覆岩体的竖向的移动变形规律,模拟结果如图2~5所示。6模拟结果分析图6即为煤层工作面上覆岩体观测线垂直移动量随开采长度的变化规律图,当煤层开采的工作面推进到30m时,采空区上部观测线移动量左右对称,最大向下移动量为11.8mm,工作面煤柱边沿下部观测线未出现下移,基本呈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