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施工图设计详解笔记

pkpm施工图设计详解笔记

ID:24598047

大小:77.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pkpm施工图设计详解笔记_第1页
pkpm施工图设计详解笔记_第2页
pkpm施工图设计详解笔记_第3页
资源描述:

《pkpm施工图设计详解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板施工图设计1、自动计算是以板块为单位,每块房间的楼板计算各自内力时,忽略了其他房间楼板对其的影响:楼板计算吋,可考虑不同板诀间的活荷载不利布置:2、自动计算时程序会对各板块逐块做内力计算,对非矩形的凸形不规则板块,程序用边界元法计算该板块,对非矩形的凹形不规则板块,程序则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该板块,程序自动识别板的形状类型并选相应的计算方法;单向板(忪边/短边〉3)的弹性內力计算:两端铰支时,M«„=l/8gl2一固一铰吋,M中=9/128gl2,M*=l/8gl2两端固定时,M中=1/24gl2,M.t»=l/12

2、gl2双向板(长边/短边<3)按《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未考虑板的塑性影响;对于钢筋砼结构的泊松比u=0.2,因此计当计算板的跨屮弯矩时,可按式(考虑泊松比的影响):Mx(u)=Mx+uMyY方向做同样的计算。3、板周边无竖向位移的假定计算,对楼板的计算结果偏于安全;4、对于相邻大小跨不等,且跨度相差较大的板块,可以沿板跨方向按连续板串计算,以考虑相邻板块的影响;5、楼板两侧错层是指(错层值相差10mm以上),边支座(或与房间洞相邻)且其外侧有悬挑板布置时,支座取固定边界。6、执行自动计算时,在

3、对每块板做计算时不考虑相邻板块的影响,但会判别该板块是否是独立的板块,以考虑是否选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矩算法”(即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活荷载不利算法),如果连续板快(至少一边连续)则可考虑活荷载不利算法,否则仅按独立板块计算;7、Ifif积与矩形相差不大板块可近似按矩形板计算,可得计算结果与相似矩形房间同样的结果;8、虚梁的定义和布置于普通梁相同(100X100),作用是控制房间的形状、帮助有限元分析程序划分单元和确定网格边界、坡屋面下沿处(封口梁)的荷载传递。9、选择塑性算法仅限于长宽比不大于2的规则矩形板,且周围的边界

4、不存在自由边的情况,对于选择了塑性算法、但长宽比大于2的规则矩形板活异形板,程序自动转换为弹性算法,按查表得方法或有限元的方法计算相应内力;10、如果选择“按裂缝宽度调整”的话,则继续做板的裂缝验算,如果验算后裂缝宽度满足要求,实配钢筋不做重选,如果裂缝宽度不满足要求,则放大钢筋而积(5%),重新选择实配钢筋再做裂缝验算,直至满足裂缝宽度为止;二、梁施工图设计1、结构设计分PM建模、整体有限元分析(SATWE)、施工图设计三个模块;2、结构没计分方案设计、内力分析、构造设计三个阶段;3、梁施工阁模块主要步骤:设定钢筋标

5、准层、连续梁生成和归并、选配钢筋、生成施工阁;4、为减少连续梁种类,简化出图,方便施工,还应该将儿何条件相同,受力情况相似的连续梁划分为一组进行配筋,这一分组过程称为归并;对于梁(包括主梁及次梁)的归并是把配筋相近,截面尺、r相同,跨度相同,总跨数相同的若干组连梁的配筋选大归并为一组;5、梁支座关系主要根据内力判断,而梁的高度仅仅是影响梁内力分布的一个因素,两梁相交时,二者都有可能作为支座,也可能都在此节点连通,如果动判断结果与设计意图不符,可手工修改;6、支座判断原则:1)框架柱和剪力墙一定作为支座,在支座图上用三角

6、形表示;2)在梁下方与梁相连且倾斜角度小于20度的斜撑作力支座;3)在连续梁在节点有相交梁,且在此处恒载弯矩M<0(即梁下部不受拉)且在峰值点(跨屮弯矩为正或绝对值小于支座处弯矩)时,程序认定该处为一梁支座,在支座图上用三角形表示;连续梁在此处分两跨,否则认为连续梁在此处连通,相交梁成为该跨梁的次梁,在支座图上用圆圈表示;4)对于端跨上挑梁的判断,当端跨内支承载柱或墙上,外端支承在梁支座上时,如该跨梁的恒载弯矩M<0(即梁下部不受拉)时,程序认定该跨梁为挑梁;5)PM中使用次梁菜单输入的次梁与PM屮输入的主梁相交时,主

7、梁一定作为次梁的支座;6)非框架梁的端跨只要有梁就一定作为支座,不会判断为悬挑;7、支座调整对配筋的影响:1)支座位置需配置支座负筋,如果将支座改成连通,则配置相应面积的梁上部通长钢筋;2)下筋在支座位置锚固,如果将支座改成连通,则下筋収左右两段梁的较大面积配筋;3)将支座改为连通,原来支座处的箍筋加密区很可能变成新梁跨的非加密区;4)主梁支撑次梁的位置,需要配置附件箍筋及吊筋。5)支座修改将引起挠度计算的变化;8、梁归并(左右支座、上部通长筋、底筋):差异系数=实配钢筋不同的位置数+(连续梁跨数X4),当差异系数小于

8、归并系数,则可归并成一组:9、软件按如下步骤选筋:1)选择箍筋;2)选择腰筋;3)选择上部通长钢筋和支座负筋;4)选择下筋:5)根据实配纵筋调整箍筋;6)选择次梁附加箍筋;7)选择构造钢筋;10、如果箍筋强度参数与PM屮输入的箍筋强度不对应,软件会自动将箍筋面积进行等强度代换后使用;代换过程不考虑最小配筋率,可能出现代换后不满足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