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96279
大小:133.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高考物理实验与探究命题的规律和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继承和创新——实验与探究的命题特点 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情况,把物理学分成电磁学、力学和运动学、机械波和光学、物理实验等四部分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对900余名学生的统计结果表明:42%的同学认为电磁学最困难;39%的同学选择了物理实验;10%选择了机械波和光学;9%的同学选择了力学和运动学。可见学生对物理实验与探究明显有困惑。为此研究实验与探究的命题规律,了解创新的途径,寻找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案迫在眉睫。一、安徽省物理实验与探究考什么根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安徽省理综物理的实验与探究
2、包括八个力学实验和四个电学实验,按照实验类型可以划分为:测量性实验、验证性试验、探究性实验。测量性实验涵盖: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天平、弹簧测力计等。要求理解仪器的结构原理、规格、参数,灵活地使用仪器,能正确的读数(估读、有效数字等)。验证性实验涵盖: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等。这类实验要求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已归纳、总结的结论,从而加深对物理规律适用条件和结论的理解。探究性的实验包括: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探究单摆的运动
3、等。此类实验需要学生可以根据题给背景和条件自行建立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器材、能采集实验数据并能处理分析,确定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并揭示所包含的物理规律。探究性实验具有很强的创新空间。根据对2008年到2013年的高考统计表明,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未曾考察,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于2008年和2010年考查两次,其余均已考查一次。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于2008年、2009年、2013年考查三次,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于2010年、2012年考查两次,练习使用多用电表2009年、2011年考查
4、两次,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于2013年考查一次。游标卡尺于2010年考查了20分度,2013年考查了10分度。螺旋测微器于2010年和2013年考查了两次。多用电表于2009年,2011年考查了两次。刻度尺、秒表等未曾考查。实验与探究三年设置两小题考查,一题考查力学实验,一题考查电学实验。三年设置三小题考查,基本上以一道测量仪器的使用,一道力学实验,一道电学实验的模式。二、安徽省物理实验与探究怎么考图2结合近六年的全国部分高考真题、模拟题和今年的考试说明发现实验与探究的命题具有以下特点:打点计时器纸带橡皮筋图1第3页共3页1.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5、。从近六年命题情况发现几乎所有实验与探究均来自于教材。如:2009年Ⅲ.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010年Ⅲ.利用图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每年的电学实验几乎全部来自于教材原有的实验方案。半偏法、替代法、电桥平衡法、补偿法等均未曾考查。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如:2012年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用砂和砂桶代替了钩码,从而让拉力可以在更小的范围内调节;2013年螺旋测微器的调零问题,让实验更具有实际效果;2013年“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用定值电阻角色转换为电流表。图
6、32.力求创新。高于教材是命题者的追求,创新更是命题者的梦想。力学的创新集中在(1)研究对象的改变。如:2008年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利用系统代替单个物体,如图3所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可以选择小车、钩码作为系统为研究对象。(2)测量工具的创新。如测量速度可以采用打点计时器,也可以利用光电门、频闪照片、传感器等。(3)实验原理的创新。如利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天宫一号进行质量的测量,也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动摩擦因素。(4)实验目的的创新。探究动能定理可以改为利用动能定理测动摩擦因素。(5)实验环境的创新。利用气垫导轨代替长木板,
7、利用自由落体代替匀加速直线运动等。(6)电学实验围绕器材的角色转换展开,如:定值电阻角色转换为电流表或电压表;电流表角色转换为电压表;电压表角色转换为电流表等。(7)背景材料的创新。如2010年第Ⅱ题的背景: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绿色”能源。在我国上海举办的2010年世博会上,大量利用了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在有光照时,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没有光照时,可以视为一个电学器件。某实验小组根据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方法,探究一个太阳能电池在没有光照时(没有储存电能)的I-U特性。3.体现做与不做实验的区别。通过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
8、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力求体现做与不做实验的区别。如:2008年验证机械能守恒的第(2)和(3)问: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①绳的质量要轻:②在“轻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