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55817
大小:5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质――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质一一问题意识的培养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让学生提问作为常规教学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
2、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反馈教学信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好奇,发生了兴趣,那么他的努力就会达到惊人的程度。”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
3、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营造问题的环境。(1)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的问答关系。(2)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不懂的知识先在学习小组中讨论。(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敢于提出问题。二、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只有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诱导学生乐于提出问题,这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
4、让学生想问与乐问。例如:在教学《公倍数》时,我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读过《西游记》的故事吧。今天邹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师徒摘桃子的故事。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了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来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得一样多,我框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5、。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了多少个吗?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公倍数》这部分知识比较难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3个、4个、5个地数,最后都剩1个?是不是悟空变了1个?这时学生就会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并乐于提出问题。三、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善于提问出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
6、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就不会有创新,社会也就不会发展。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王冠是否是纯金发明了浮力定律,琴纳从挤奶工人很少得天花寻找到抵御天花的有效武器等等。过去我们数学课堂上仍然是更多地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听不到学生的发问。课堂上的提问仍然是教师“独占鳌头”,学生充当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与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学生间互动的观点是相悖的。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生不仅要会答,而且要善问。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教师的方法有:(1)给予小组讨论的
7、时间。(2)让学生结合实际提出问题。(3)让学生动手操作后提问。(4)课后设置开放题让学生“问”。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总的来说,要让学生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中问、问中学,并让学生敢于、乐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