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因子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

气象因子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

ID:2455160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气象因子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  _第1页
气象因子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  _第2页
气象因子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  _第3页
气象因子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  _第4页
资源描述:

《气象因子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气象因子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摘要从棉花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面分析了安阳近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及其对农作物病虫害演替趋势的影响,以为稳定和发展安阳市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铃虫;气象因子;影响;河南安阳    安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集中,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13.6℃,降雨量606.1mm,非常适宜棉花种植,棉花年总产3.4万t。棉花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与周围的光、热、水条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受其因子间组配变化影响最大,而棉铃虫的发生发展与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虫源、食物源、防治技术与措施、气象条件等多项因素。就宏观情况

2、而言,在棉铃虫常发区,虫源、食物源普遍存在;防治技术与措施年际间也不会有大的改变,这2个条件都不会引起年际间棉铃虫发生与危害程度出现大的差别;气象条件年际间差别对棉铃虫的发生、发展与危害程度影响较大。为此,探讨气象因子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以为棉花种植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1棉铃虫繁育与气象条件  棉铃虫在安阳市1年发生4代,9月下旬当气温降到20℃以下时,老熟幼虫开始在5~15cm深处的土层筑土室进入冬前滞育期。秋季降温早,棉铃虫滞育也早,反之,则滞育晚。滞育阶段棉铃虫滞育蛹如遇到一段时期的高温天气过程(例如9月或10月气温偏高),造成部分蛹羽化,而后遇到秋季低温

3、、霜冻,将导致全部羽化个体死亡。忽高忽低的剧烈变温是导致该阶段棉铃虫死亡的主要气候原因。11月初,当气温降到10℃时,棉铃虫便以蛹态进入越冬期,棉铃虫越冬的关键因素是最冷月气温的高低,冷冬不利于棉铃虫越冬,暖冬有利于棉铃虫越冬。  翌年4月下旬气温升至15℃以上时,越冬蛹开始羽化为成虫,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小麦。春季气温回升早,影响棉铃虫存活的关键因素是天气的不稳定程度,尤其是倒春寒、低温、霜冻、降雨天气将大大降低棉铃虫成虫羽化率,春季霜冻终止日期出现越晚、越强,降水越多,棉铃虫死亡率越高。第1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下旬。6

4、月底为第2代(棉田第1代)幼虫危害盛期,成虫盛发期在7月上、中旬,产卵盛期在7月中旬。7月下旬为第3代幼虫危害盛期,成虫盛发期在8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第4代幼虫危害盛期。在豫北,第2、3代幼虫为害棉花最重,第4代主要发生在贪青的棉田。此期棉铃虫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70%~95%。棉铃虫适宜半干旱气候条件,若降水过多,造成土壤过湿或板结不利棉铃虫入土化蛹,同时降水强度大还可冲刷部分虫卵与幼虫,据观察,伴有大风的阵雨常可冲掉60%~70%的卵,对棉铃虫种群增长及危害起到抑制作用。2棉铃、棉籽的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棉铃的发育。棉花铃

5、期一般50~70d,铃期的长短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则铃期短,温度低则铃期长,一般伏前桃不到50d,伏桃50d,秋桃55~60d,晚秋桃60~70d以上。结铃吐絮期要求有充足的阳光,20℃以上的气温,低于65%的空气湿度,土壤水分宜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氮素不宜过多,否则铃壳增厚,失水慢,吐絮延迟。  (2)棉籽的发育。在棉铃发育的同时,种子也迅速发育长大。棉铃的每室内有胚珠9~11粒,在环境条件良好时,均可发育成棉籽,但常有一至几粒胚珠不能发育成种子,通常叫瘪籽。形成瘪籽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受精和养料缺乏。气温过高过低,光照不足,干旱,湿度太大,肥料缺乏

6、则瘪籽增多。  3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一是有可供病虫害滋生和取食的寄主植物;二是病虫本身处在对农作物有危害能力的发育阶段;三是有病虫继续发展蔓延的适宜环境。环境条件中气候条件是决定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  影响农业病虫害发生的气象因素主要有4个:一是气象、气候条件,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和降雨等常见气象要素;二是可以提供病虫害营养的农作物,其生长发育阶段和状态是比较重要的;三是天敌的制约作用,包括天敌的数量以及对病虫害控制作用的大小;四是人类采取的管理方法,气象、气候条件与农业病虫害的关系最直接。因此,天气、气候对病虫害的影响,

7、主要考虑的是天气条件是否超出病虫害适宜生长发育繁殖的气象、气候条件范围。  4讨论  利用气象条件防治,环保又经济。天气、气候条件影响病虫害防治的次数、时间和方法,充分利用气象因素便可以对农业病虫害进行有效、环保又廉价地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包括气象条件,人为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病虫害发生期的预测关键是发生数量的预测。而发生数量的预测比较困难,到目前为止,生产上没有太多非常准确的方法。  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