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业技能培训 促进回归融入社会

创新就业技能培训 促进回归融入社会

ID:24537525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5

创新就业技能培训 促进回归融入社会_第1页
创新就业技能培训 促进回归融入社会_第2页
创新就业技能培训 促进回归融入社会_第3页
创新就业技能培训 促进回归融入社会_第4页
创新就业技能培训 促进回归融入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就业技能培训 促进回归融入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新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回归融入社会  摘要:对即将刑满释放的人员进行技能与其能否顺利回归社会关系密切。在贯彻落实“首要标准”视野下,围绕刑释人员顺利回归社会这一目标,研究构思技能培训重点,建立相应的就业服务机制,是监狱提高改造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技能培训让即将刑释人员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对其返回社会后的成功就业、防止重新违法犯罪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应当努力提高监狱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解决其就业期盼与社会用工岗位需要相一致,所学技能与社会劳动需求相一致,就业服务方式与促进顺利回归相一致。本文试图从端正就业观念、提

2、高谋生技能、创新就业推介三方面入手,构思监狱技能培训重点内容,探索促进刑满释放人员顺利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监狱;刑释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回归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134-027  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多数人首先面临生活出路问题。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情况下,他们由于自身文化偏低、职业技能有限、经济基础差,加上社会歧视存在,在自主择业、自谋出路上遇到诸多困难,有些刑释人员长期生活无着落,便重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008年6月,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

3、康同志强调指出:监管场所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确保教育改造工作取得实效。“首要标准”的提出,不仅凸显我国改造罪犯的最终目标,也强调法律赋予刑罚执行机关的职能要求,同时对做好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工作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2010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5号文件,就刑释人员回归工作涉及的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任务做出分工。毋庸置疑,落实“首要标准”是监狱机关的神圣职责,而加强罪犯就业技能培训则是做好回归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当针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中遇到的就业

4、观念错误、谋生能力低下、就业服务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促进他们顺利回归融入社会生活,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以塑造心理健康为引领,培育正确的就业观念  观念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刑释人员就业难与他们错误的就业观念密切相关,它直接导致难以适应社会环境,无法立足于正常生活,甚至误导其重新走上犯罪歧途。因而,监狱对即将刑释的罪犯实施就业心理指导,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培训内容。  1.加强心理辅导,夯实回归基础。刑释人员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服刑经历,容易产生“监狱化人格”的心理特征。这种特征容易诱发消

5、极的社会心理,表现出自卑、容易走极端等不良行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和短期内难以消除的社会歧视现象,刑释人员必然在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遭遇烦恼、痛苦,甚至面临难以忍受的处境。倘若缺乏对抗挫折的能力,服刑期间培养起来的“改过自新、重新做人”7的意识就容易发生反复和动摇。因此,监狱在对他们开展培训时,应当把心理健康纳入教育内容,发挥狱内心理矫治力量,运用认知治疗、焦点短程治疗等方法,普遍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信心,提升自立自强的勇气,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设定合适的择业期

6、望值,确保以健康的心态,积极主动去选择自己所期盼的岗位,坦然接受社会对自己的选择,为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心理基础。  2.消除犯罪欲望,顺利融入社会生活。绝大多数服刑人员均不同程度存在着犯罪心理沉积,由此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并阻碍着正常生活观的确立。他们经过一定时间的服刑改造,虽然犯罪心理沉积逐渐淡化以致消失,但是对刑期较短的服刑人员人而言,其犯罪欲望不会随着刑罚结束而彻底消除。当他们回归社会后,仍会遗留一些诸如好逸恶劳、需求无度等不良习惯,当劳动收入不能满足其消费需求时,可能萌发新的犯罪念头。所以,对即将刑释的人员仍然

7、需要进行根除犯罪欲望的“再加工”,可采用计算“损失帐”的方法,引导他们仔细盘算自己犯罪给个人发展、政治前途、经济利益、感情关系、家庭完整等方面造成的重大损失。通过这种切肤之痛的“算账法”教育,促其根除犯罪欲望,起到警钟长鸣,防止重蹈覆辙。同时,充分利用典型引路方法,邀请那些刑释后再次就业或自主创业方面的成功人士回到监狱,介绍重新就业、诚实劳动、守法经营、自食其力的经验,大力宣扬脱胎换骨、浪子回头的光明前途,引导即将刑释的人员走回归社会的正确道路。  3.开展形势教育,确立恰当就业目标。许多刑释人员之所以长期无业可就,与其过

8、高的就业希望目标有关。突出表现为:一是误判就业的形势,未能意识到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和谋求劳动岗位的难度;二是要求过高,一味坚持非“自己满意”的工作不干,以致找不到“理想”7的就业岗位。这种情况说明,对即将刑释人员进行再社会化训练仍是重要任务。应当让他们了解社会现实情况,并围绕他们出狱后的实际生活需要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