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30593
大小: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4
《关于乡镇包村干部的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县乡镇包村干部的调研报告乡镇包村干部是乡党委政府位于乡村工作最前沿的干部队伍,处于群众工作的第一线,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是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在执行县委县政府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具有“先锋队”的重要作用。近期,作者深入*县木**乡采取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和实地了解等方式,对乡镇包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一、乡镇包村干部现状分析(一〉目前包村干部组成结构。1、乡镇组织基本状况。木木木乡下属19个行政村,包村干部共31人,其中包村领导1
2、2人,包村干部19人。45岁到60岁人员13人,占总体的41.9%;30到45岁人员8人,占总体的25.8%,30岁以下10人,占总体的32.3%。乡镇干部存在缺员、空编现象,“一人站所”现象普遍。包村干部高龄化问题明显,出现断层现象。2、目前乡镇包村干部结构。第一类是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这一群体工作知识面广、文化层次高,有着强烈的进取心,但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工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二类是50岁上下的老干部。这一群体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思想滞后,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3、。第三类是事业编干部。此类干部数量众多,占乡镇干部的主体。因为编制问题,个人发展空间不足,往往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消极应对。第四类是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工作变动性大,稳定性差,乡镇工作作为解决就业的过渡性平台,想法设法谋求调动。实际工作中较少长时间驻村。3、包村干部文化层次。木木木乡包村干部包括大学本科学历的4人,仅占12.9%,专科学历的15人占48.4%,中专学历的12人占38.7%,,知识面层次高低不齐。包村干部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层次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五年来***乡通过招录公务员、选调生、
4、村官新增人员7人,3人被县直单位借调。(二》乡镇包村干部思想及作风现状:目前,木县**木乡包村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总体是积极向上的,能够适应当前各项工作的要求,但工作现状并不乐观。1、工作作风不实,驻村流于形式。乡镇包村干部工作包括签订各种“责任状”,承担各种“责任人”任务,要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随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改善,村干部以及村民普遍反映包村干部下村次数少,时间短。一部分包村干部把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镇指挥”和“遥控管理”;调研工作走马观花、浮在表面多,扑下身子、解剖麻雀少;存在“走读”现
5、象,驻村干部不住村,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遥控器,干部找群众了解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少,群众出现问题找干部难。部分包村干部开展工作过于依赖村干部,甚至由村干部“牵着鼻子走”,包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2、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没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执行群众路线,不作为不担当,“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时间短,程度浅。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不重实效重包装,做功不强唱功好,做的不多说的多。
6、3、综治信访难度大,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乡镇处于行政层级的最底层,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完成辖区内信访稳定任务。包村干部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减压阀”和“缓冲器”的作用,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治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形成“非访”、“越级访”。目前,各个群体组织串联,活动频繁。极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认为“小闹小得,大闹大得”。导致乡镇信访维稳矛盾多,压力大,难以寻找工作抓手。包村干部处在维稳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行政村内重点群体、重点时段、重点人员形成的巨大维稳压力。在“
7、严防死守”的要求下,乡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对信访问题缺乏根本解决办法,造成自身精神和工作双重压力。4、工作效率不高,工作原则性差。部分乡镇干部由于思想观念、能力、政策水平、生活环境、驾驭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群众眼中事难办“真有其事”。熟人办事容易、群众办事较难。一些干部办事讲关系,存在“优亲厚友”思想,遇到矛盾往下压,遇到困难绕道走,承诺的事情不兑现,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二、乡镇包村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包村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1、部分干部自我要求不
8、够高。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牢骚多抱怨多、闯劲小真招少;遇到问题往外推、向上报;没有意识到乡村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没有意识到政府工作从管理向服务转化,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化,从取到予转化的新常态。少数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思想较浓,习惯当旁观者、“评论员”,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很少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甚至认为包村工作是“兼职”,本部门站所工作是“本职”。2、干群关系不密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