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20670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4
《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随书光盘的广泛应用,对随书光盘进行科学管理使其发挥其最大作用,已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必须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以文化自觉引导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可操作性建议如下:利用文化自觉引导改变图书馆文化环境;利用文化自觉引导提高馆员专业素养;利用文化自觉引导随书光盘流通;利用文化自觉引导提高随书光盘利用率。 关键词:图书馆;随书光盘;文化自觉;光盘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252-02 近年来
2、随着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发展,学校领导对于图书馆的建设也越来越关注,想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馆藏量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图书馆藏书量的增加,随书光盘也在不断增加。面对日益增多的随书光盘,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随书光盘,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随书光盘,更好地为师生科研、教学和学习服务,成为高职高专图书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1]。笔者将结合分析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现状,对文化自觉引导下随书光盘的管理和利用进行探讨,以不断提高随书光盘的利用率。 一、随书光盘的概念8 随书光盘即图书所附带的光盘,是一种特殊的文献
3、资源,它既不是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也非同于目前所指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而是一种形式上为数字文献,它具有数字化的特点,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是对图书内容进行补充说明的一种非书资源,其存在和使用在某种程度上都依附于图书。由于此种文献的数量不断扩大,其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中的作用及使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二、随书光盘传统管理模式 (一)光盘图书集成管理 光盘作为附件随书入库,与图书一起参与流通。这样读者可以在借书的同时借阅光盘,省去读者另外查找光盘的时间,有利于读者最大限度地使用光盘,提高光盘的利用率。但是光盘
4、不易保管,易损坏、丢失,增加了流通部人员的工作量,馆员要在学生归还图书时及时检查光盘是否破损、丢失,能否正常流通,无形中给原本繁忙的流通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光盘图书分开管理 即书、盘分离,图书归入各类书架,随书光盘进入电子阅览室,供读者借阅浏览。这样不仅丰富了电子阅览室的电子资源,还可以保护光盘减少流通时造成的光盘损坏、丢失现象,并且为没有电脑的读者阅读光盘提供了方便。然而光盘图书分开管理,需要读者办理两次借阅手续,不仅增加读者的借阅时间,还会影响读者的借阅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光盘使用率。同时还需要在电子阅览
5、室配备更多的计算机,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要在进行日常计算机维护的同时还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不利于图书馆的管理,易造成管理混乱。8 (三)光盘网络化管理 所谓网络化管理,是指将随书光盘的内容上传到网络服务器,供读者在线浏览或者下载。这种管理方法要求有极大容量的硬盘设备来存储光盘内容。读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上网下载所需光盘资源,给读者提供了很大方便,提高光盘利用率,而且也减少对光盘的损害,利于光盘的保护[2]。但是网络化管理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购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同时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光盘压
6、缩上传、管理和维护。 三、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特点 (一)书盘统一借阅甚至不开放借阅 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采用的光盘管理模式是光盘图书集成管理,此类图书馆的藏书量和随书光盘量相对较少,再加上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甚至只收藏,不开放借阅随书光盘,使随书光盘的借阅率为零,这属于严重滞后的光盘管理。 (二)缺少专业人员管理光盘 随书光盘所依附的图书大多为计算机、网络、电子工程技术等学科类图书。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此类图书的半衰期很短的,内容更新又很快。因此此类随书光盘的时效性强
7、,很容易过时[3]。那么光盘替旧工作就需要有专门人员来处理。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馆员人数紧张,经常一个馆员身兼数职,光盘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储备量少,因此没有办法做到专业管理光盘。 (三)没有专业设备存储光盘8 随书光盘是一种光介质为载体的电子文献,由于载体的特殊性,随书光盘忌挤压、划伤,忌强光长时间照射,忌高温和低温,因此,需要专业设备将光盘常温防尘储存[4]。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设备并不齐全,学校给予图书馆的投入有限,光盘管理的专业设备所需资金也不少,那么,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来说很少能拥有用于光盘管理的专业
8、设备和独立的存放空间。 四、文化自觉引导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对策 “文化自觉”是由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京大学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