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01183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吉芒种陕丙省富县张家湾中心小学727500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古典诗词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情感陶冶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激励学生集成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为这样,改变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多吟哦涵咏。让课堂成为学生追求美与善的殿堂,已成了当务之急。要通过吟哦涵咏,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语文教
2、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熟读、背诵,诵读之于品,积累之于心,心口相应,相得益彰。正如朱熹所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精熟之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读一讲一背三部曲,不是不分主次地均衡分配时间,就是侧重于讲解,这样的教学令学生乏味和厌倦。于是我尝试着将“读”这一环节作为重点,吸收传统的诵读方法并加以创新,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熟读成诵法。根据古典诗词音韵和节奏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
3、段创设意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诵读时,学生或高声诵读,或浅唱低吟,引导学牛.在读中感知诗意,并由知而悟,由悟而入境,由入境而达情,由达情而晓理。……如学习苏轼的《题丙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学时,我搜集了一组介绍庐山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图片,做成从不同角度反映庐山风景的画面,引导学生在乐曲中,慢慢地欣赏,积极地感悟。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反复地读,读岀诗的节奏和重音,进一步融情会意。这样,学生在情境化的诵读过程中,就很容易做到熟读成诵了。二、唱读古诗法。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古人诵诗:“动声円吟,长言曰咏,作诗
4、必歌。”后来,吟诵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宋代朱熹提出读书成诵的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曲,不仅语言美,意境美,而且音韵婉转,具有古典、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要激起学生读、吟、唱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如此实践,如教学《游子吟》吋,启发学生用《水调歌头》的曲子,吟唱《游子吟》,再如教学现代诗《黄河颂》吋,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节拍唱出,如此以来,学生兴致极高,不但唱,而还添加相关动作,从而强化了记忆。教学时通过古诗吟唱的方法,可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体味古诗词的音律之
5、妙、意境之美。这比单纯背诵更让人记忆深刻,更令人历久难忘。三、二重诵读法。全班分成男生、女生两个大组,男生读完前两个字,女生再开始读;也可以按座位的排行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完前两个字,另一组再开始读。这种读法学生感到很新奇,奋的组因声音小而被别的组带离自己组的旋律,这时学生们读完后就会发出无奈的笑声,当再读吋,两组的声音会一个赛一个的响亮。学习普希金的现代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我采用了此方法,朗朗的读书声贯穿了整个课堂,对内容的理解更深了。四、想象诵读法。边读边想象诗词展示的画面,从而将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这种方法可按座位分成两个大组。一组学生读,一组学生闭0想象,然后互换角色
6、。例如教学《赠汪伦》一诗,我就把李白当年曾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有关的许多传说,作为该诗的故事背景讲给学生听,尤苏突出李白和汪伦交往的一些感人细节,最后再介绍他们别离吋岸上相送、舟中赠诗的情景。同吋配以相关课件,生动地展示这一特写镜头并引出诗句原文。如此设计,让学生在读诗之余,脑海中有了一幅画面,调动了学古诗的兴趣,又易于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普操的《观沧海》一诗,参照收集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来到此地,豪情满怀,有感而发写下此诗的情景,加深了印象。五、绘图诵读法。诗人的创作是即景生情,缘情成诗。要体悟诗情画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诗配画。因为诗人所游览的祖国III川,学生不可能亲
7、临其境去感受,古今变音变意的词,往往使学生望文生义,产生误解。诗配画就是让学生将诗词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绘画,学生在描绘诗词展现的胜境佳景的同时,自然会更深切地悟出诗家动人的情思,感受到字里行间美妙的意趣。根据古诗内容,老师或学生在黑板上画简笔画,然后画画者对画朗读,全班对画背诵。如教学《草》这首诗吋,可用简笔画画出“草”在一年四季生长变化的过程,形象鲜明地描绘“离离”“一岁一枯荣”的情境,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中。在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