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地理第八章认识跨区域单元评价检测题

地理人教版地理第八章认识跨区域单元评价检测题

ID:24494902

大小:13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4

地理人教版地理第八章认识跨区域单元评价检测题_第1页
地理人教版地理第八章认识跨区域单元评价检测题_第2页
地理人教版地理第八章认识跨区域单元评价检测题_第3页
地理人教版地理第八章认识跨区域单元评价检测题_第4页
地理人教版地理第八章认识跨区域单元评价检测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地理第八章认识跨区域单元评价检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单元评价检测题(45分钟,满分5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关于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峰峦众多,地面崎岖C.千沟万壑,沟壑纵横D.地势坦荡,一望无际2.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黄土高原地区经常遭受旱灾,只能种植耐旱的作物,其重要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小麦B.青稞、小麦C.谷子、高粱D.油菜、甘蔗4.黄土高原多

2、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主要的自然灾害有①台风②旱涝③泥石流、滑坡、塌陷④风暴潮⑤凌灾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5.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修护坡墙B.建梯田、修挡土坝C.引进良种、合理的载畜量D.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相结合6.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象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B.风力搬运、堆积C.地震D.风力侵蚀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时间是A.降水较多的冬季B.多暴雨的夏季C.12~2月份.D.气温较低的年份8.下列城市中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是A.南京B.太原C.呼和浩特D.重庆9.黄土高原人地关系

3、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繁B.人均耕地少C.人口增长D.农作物产量下降读“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回答10题。10.“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反映出延安A.降水的年际变化大B.降水的年际变化小C.降水的季节变化大D.降水的季节变化小读“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图,回答11题。11.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B.地震C.寒潮D.泥石流12.长江沿江地带是指()A.从源头到东海岸B.从上海到攀枝花,南北宽度100千米~200千米的范围C.东起四川攀枝花,西至上海,东

4、西绵延3000多千米D.指长江沿岸东西绵延6300多千米的距离13.下列资源产地位于长江沿江地带的是A.傣族风情B.轮南天然气C.攀枝花铁矿D.东南盐库14.长江沿江地带和黄土高原地区共有的环境问题是①缺水断流②水污染③旱涝④水土流失⑤凌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⑤15.长江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B.长江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城市密度较低C.长江上游流经我国第一级阶梯D.长江流域位于中低纬度地带16.老张是上海市某单位的科技人员,他一有空,就到周边市县的厂家做技

5、术指导。这说明上海①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②是重要的金融中心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④妨碍周边地区的技术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下列关于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高原和低山丘陵为主B.河湖稀少,有大面积的无流区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18.下面是对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具体描述,正确的是A.沿江地带的产业可以沿长江干流向南北方转移、扩张B.沿江地带的技术、人才、信息可借助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方传递、转移C.沿江地带东部丰富的能源可沿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

6、北方输送D.沿江地带从南向北连接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等商业中心,沟通南北商贸19.武汉周边地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水电站,盛产棉花,由此可推导出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部门)工业的重要基地A.钢铁、煤炭B.钢铁、轻纺C.火电、冶金D.石化、汽车20.目前,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是A.西南酸雨区B.华东沿海酸雨区C.华中酸雨区D.华北酸雨区二、连线题(共6分)21.将下列长江沿江地带的相关内容连线。A.长江上游a.干支流长,水流平缓①水电业B.长江中下游b.落差较大,水流湍急②内河航运业C.长江沿线c.自然人

7、文景观丰富多样③旅游业三、读图、分析题(共24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昔日的宁夏西吉县黄土高原的黄家二岔小流域,山光岭秃,贫穷落后,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每平方千米一年的水土流失量达到7000多吨。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的引导下,当地农民调整了土地利用方法,逐步把一部分耕地退还为林地、牧地,大面积营造薪炭林,种植人工牧草,实行草田轮作,修筑土坝和梯田……十多年过去了,奇迹出现在这块黄土地小流域上,榆树、刺槐、红柳使原来的荒山秃岭一片青翠,茸茸的牧草给遍野黄土铺上了一层绿色的“毡毯”,林草覆盖率从过去的1.8%

8、提高到63%,水土流失量减少了95%,畜牧业产值增长了5倍多,粮食产量增长了3倍多,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也成倍增加。(1)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使黄土地披上了绿装?(2)在降水量、降水强度、地形坡度相同,植被状况不同的情况下,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