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包装材料

浅谈绿色包装材料

ID:24474248

大小:68.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绿色包装材料_第1页
浅谈绿色包装材料_第2页
浅谈绿色包装材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绿色包装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绿色包装材料张松(北华大学07包装工程30号)摘要:对绿色包装的起源、含义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结合目前包装行业的现状,对绿色包装材料及其相关技术进行了概述,着重剖析了绿色包装材料的种类,重点分析了蜂窝纸板绿色包装材料,最后探讨了绿色包装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绿色包装;包装材料;蜂窝纸板;前言:“绿色包装材料”是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的概念.这之后绿色包装材料有极大发展,是包装业的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包装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之一,除具有树立企业的产品形象、方便运输

2、流通和居民消费、增强产品美感、激发人类消费欲望等一系列优点外,本身还存在着一次性消耗自然资源,一次性使用遗弃并导致环境污染的负面特征。由于我国包装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包装材料和包装制品均未规模化生产,在新产品开发中,尚未把包装垃圾的分拣、回收处理和再循环利用纳入计划之列,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包装垃圾剧增及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受我国国情限制和技术水平限制,大多数利于环境保护的包装原材料或辅助材料难以投入使用。因此,开展基于环境保护的绿色包装材料及技术的相关研究就十分必要,以促使绿色包装材料和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中投入实际

3、应用。一、绿色包装的概念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包装。也即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包括了节省资源、能源、减量、避免废弃物产生,易回收复用,再循环利用,可焚烧或降解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内容。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包装业本身的发展绿色包装的内容还赋予了新的内涵。绿色包装一般应具有5个方面的内涵:包装减量化;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包装废弃物可降解腐化;包装材料对人体和生物无毒无害;包装制品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

4、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处理的全过程均不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二、主要的绿色包装材料(一)轻量化、薄塑化、无氟化、高性能的包装材料这是绿色包装材料发展所迈出的第一步,主要是对现有的包装材料进行开发、深加工,在保证实现包装三大功能的基础上,改革过分包装.发展适度包装,尽量缩减使用包装材料,降低包装成本,节约包装材料资源,减少包装材料废弃物的产生量,努力研制出轻量化、无氟化、高性能的新型包装材料。如对啤酒等饮料的包装可采用一次性更轻更薄的玻璃瓶包装,避免回收玻璃瓶重新灌装后的爆炸伤人事件发生。(二)重复再用

5、和再生的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的重复再用和再生利用是现阶段发展绿色包装材料最切实可行的一步,是保护环境、促进包装材料再循环使用的一种最积极的废弃物回收处理方法如推行啤酒、饮料、酱油、醋等玻璃瓶多次重复使用瑞典等国家实行聚酯PET饮料瓶和PC奶瓶的重复再用达20次以上。荷兰Wellman公司与美国Johnson公司对PET容器进行100的回收,并且获得FDA批准,可热灌装而不发生降解,且比一般纯净PET或有夹层的PET更便宜,在欧美直接可以用于饮料食品的包装。(三)可食性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以其原料丰富齐全,可以食用.对人体无

6、害甚至有利,具有一定强度等特点,在近几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可食性包装材料现已广泛地用于食品、药品的包装。使用方式有:将可食性包装材料制成薄膜;作为商品的内包装及外包装;裹包糖果;作为粘性糕点的衬垫;做成包装袋用以密封包装食品;浸涂商品而将商品包于膜壳内;制成一次性的饮料杯与快餐盛具等刚性与半刚性容器;制成肠衣、果衣与胶囊等。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原料主要有淀粉、蛋白质、植物纤维和其它天然物质在以玉米、小麦、土豆、豆类、薯类等农作物为基材的可食性包装材料中.以玉米淀粉改性加工成可食性包装材料最为典型,且加工技术与实际应用都较成熟。

7、根据其所加入的添加剂、酸碱处理、酶处理或氧化处理的方法不同.可以制成薄膜,也可挤出成型,作小食品的膜衣,还可制成既防水又防油的饮料杯和快餐盘等。(四)可降解包装材料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以完在成使用使命之后,通过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或通过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可降解塑料一般可分为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分裂塑料、光降解塑料和生物/光双降解塑料。这些可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共聚法和共混法两类,共聚法是把含酯键、酰胺键、醚键基团

8、或含羰基的化合物经聚合反应而结合到大分子链中,或是对可生物降解材料进行共聚改性。例如生物合成的脂肪聚酯或共聚酯、聚氨醋或聚氧化乙烯等,在微生物或酶的作用下可发生生物降解。共混法是把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索、聚乙烯醇(PVA)等或可诱发光降解的光敏剂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