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ID:24470932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_第1页
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_第2页
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_第3页
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偶见(唐)韩偓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①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点绛唇(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②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①醍醐:古时称从牛乳中逐次提炼出的精粹部分,也以代指美酒。②袜刬:袜子松脱。21.韩诗和李词在刻画女子形象时都主要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手法。(2分)22.清人贺裳曾言:“‘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直用‘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二语演之耳。”请结合具体词句,从表达效果的

2、角度谈谈二者的不同。(5分)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21.白描细节描写(2分)22.“袜刬金钗溜”写出了女子的惊慌;韩诗“和笑走”显轻薄,李词“和羞走”现矜持;韩诗“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表现的是刻意掩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回首”一笔,多情少女窥人之态更是宛在眼前。(3分,任意三点即可)李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较韩诗更加真实可感。(2分)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韩偓《偶见》出自他的诗集《香奁集》,写的是一个少女荡罢秋千,有些困乏,同时香汗淋漓,于是轻解罗裙,索取一杯醍醐来饮,正在指点之间

3、,忽然有客进来,慌忙转身回避,边走边笑,走在中门却又止步,手里捻着梅花偷偷回望。尤其后两句对男女初见时人物心理的描绘比较突出,相类的有:欧阳炯《贺圣朝》:“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晁冲之《传言玉女前题》:“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尽管情景相类,人物意态总觉不如。可以说,这首诗比较集中地体现了《香奁集》的特色,既重在绘声着色,又有一些心理的精细刻画,这些特点后来都溶入宋人词中。以至于许多研究者都认为,“香奁体”实是诗体向词过渡的一种文学体裁。近人震钧云:“《香奁集》命义,去词近,去诗远。”施蛰存先生亦说:“《香奁集》虽属歌诗,然其中有音节格

4、调宛然如曲子词者,且集中诸词,造意#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抒情,已多用词家手法。”①从这些评论可以看出韩偓诗在唐诗宋词之间的过渡意义。《点绛唇》借用了前者的大致情节和意境,不过更加细腻婉转,情趣盎然。韩偓的一句“秋千打困解罗裙”,在李清照词中演绎为“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描绘的场景是:一个春日的清晨,秋千架上绳索还在悠然晃动,少女刚刚荡完秋千,手可能有些麻木,于是懒懒地摇摆着双手。剧烈运动后,涔涔香汗渗透着女孩身上薄薄的罗衣。在她身旁,晶莹的露珠衬出花枝的清瘦,花与人同,少女也如同“豆蔻枝头二月初”的蓓蕾一般。然后韩偓诗中的那个“客”也闯进

5、李清照的门来,同时也闯进了少女的心扉。少女猝不及防,于是来不及穿鞋,光着袜子,含羞转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所写少女略微惊慌的神情,宛然如画。相比之下,韩诗中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明显缺少这种韵味,更需要指出的是,韩诗是“和笑走”,而李词是“和羞走”,一字之别,意态不同,面对忽然而至的客人,“和笑走”不免唐突甚至轻浮,而“和羞走”却正是少女本色。写少女面对青年男子的娇羞之状,太白有《越女词》曰:“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伴羞不出来。”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少年任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都能让人感受到少女娇羞的本色情怀。也许这位来客实在仪表不凡

6、,也许少女对他并非完全陌生,《点绛唇》里的少女走到门口,却又停住了,竟然回眸去偷觑那位客人的容貌。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边嗅青梅边看,极为娇怯。在这里,与韩诗又有细微的差别,韩诗中是“手搓梅子映中门”,尽管做出手搓梅花的姿态,立于中门则过于醒目,仍失之于张扬,而李词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突出似隐似现的情景。全词处处白描如画,尤其是最后一句,清代李继昌称此“酷肖小儿女情态”(《左庵词话》)。明人钱允治则认为这样的笔法是“曲尽情终”(《续选草堂诗余》卷上)。总的来看,尽管韩偓诗具备了宋词的意境和情调,但是毕竟受制于诗的体式以及诗人的才力,因而未能将这一极具情味的内容细腻曲折地表现出

7、来,而李清照词却将这一题材的审美内涵做了深入的挖掘,通过动中含静,静中有动的精细描绘,营造出完美的艺术情境,完成了对前人诗作的突破和超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