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doc

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doc

ID:24467667

大小:69.2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4

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doc_第1页
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doc_第2页
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doc_第3页
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doc_第4页
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理想人格模式主张“仁、智、勇”,达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境界,而道家理想人格模式是“至人、神人、圣人”,达到“无己、无功、无名、无所羁绊”的境界。儒道理想人格模式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它一方面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入世思想,另一方面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具有上善若水、淡泊超然的出世思想。传统文化健全人格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儒家和道家的理想人格模式造就了大批具有人格魅力的先贤名人,推动了

2、历史的发展。经典是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而被遗忘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理想人格模式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一、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模式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模式的构建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蜗补天”等故事都体现了古人对理想人格的探索和追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对人自身作了反思,并着手建构理想人格,“标志着人类精神的自觉”[1],映射出人类智慧的光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和道家对理想人格模式的设计,这些传统理想人格模式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育。1

3、.儒家理想人格模式体现了入世思想,它关注社会人伦,直面现实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说:“儒家的理想人格是‘仁、智、勇’三者的统一,仁是泛爱人类,智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勇是勇敢强毅,兼重仁、智、勇,这是一个全面的人格理想。”[2]孔子强调以“仁”为首,提倡“温良恭俭让”的待人接物准则;《大学•礼记》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完善人格;孟子把理想人格划分为“大丈夫、圣人、神人”三个层次,主张现实的人应该追求“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五伦”。可见,儒家的理想人格是以“仁”为终极关

4、怀,以“礼”为实现本手段,追求“内圣”与“外王”积极入世的人格。除孔孟之道外,董仲舒的“五常”、韩愈的“五德”等人格模式,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都发生过积极作用。2.道家理想人格模式体现了出世思想,它强调淡泊名利,超越世俗道家推行避世自修,其最高典范是“真人”,老子追求的理想人格是清静、无为、不争。在对待外物上,如果贪荣华富贵,争名逐利,恣情纵欲,必然背道而驰,离道而不能得道。庄子进一步把“真人”标准发挥为“齐万物,一死生”,逍遥无待,提出了“无己、无功、无名、无所羁绊”的理想人格模式。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天下”的主张,庄子“回归自

5、然、听任自然、顺应人情”的态度,构建了道家理想人格模式是“至人、神人、圣人”,体现了道家“实现精神彻底自由,忘名,忘利,忘我,超越世俗,求真与自然”的思想精髓,主张“人生无为,逍遥无待,行随俗而志清高,身处世而心遥远”,成为道家理想人格的写照。二、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模式,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青少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总体上是自立自强、/7/.奋发向上的,但也有极少数个体存在悲观、冷漠、自私、妒、偏激、焦虑等人格缺失问题,影响了其全面发展。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开放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模式

6、,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1.儒家理想人格模式可以指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现实矛盾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正值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转型期,他们所受教育、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面对激烈变化的形势,青少年学生往往迷茫不知所措。面对他们内心的纠结,教育工作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开导。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模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现实矛盾和冲突,引导大家更好地活在当下。儒家理想人格模式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孔子

7、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掷地有声的话语教育每个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崇高的志向,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有切实的梦想,并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实现梦想。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在取得一点成绩后就容易失去目标,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心理。没有目标的指引,大好时光很容易荒废。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学习的过程是追求理想成圣之志的过程,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只有通过追求“学问修德”的“天路历程”才能实现。儒家认为,学问不单纯指知识的获取和积累,还包括道德修养。一个人应当在道德上严于律己,掌握“反身内省”的功夫,“见

8、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认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过程就是“学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