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教师要有角色互换意识

关于化学教师要有角色互换意识

ID:24443949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关于化学教师要有角色互换意识    _第1页
关于化学教师要有角色互换意识    _第2页
关于化学教师要有角色互换意识    _第3页
关于化学教师要有角色互换意识    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化学教师要有角色互换意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化学教师要有角色互换意识导读:化学教师要有角色互换意识是一篇相关学生和喷泉的论文开题,免费分享阅读下载是对毕业生写作论文有着参考意义。摘要:文章旨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思维产生偏移的种种现象,从六个侧面阐述了化学教师要有角色转换意识.关键词:化学教学换位思考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16710568(2013)24017102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何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怎样及时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协和心理上的共鸣,以求获得进一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笔者做了以下一些探讨,一、洞察学生心理,想学生想课堂上学生想什?这

2、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例,讲SO2的性质时,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变浑浊而后又变澄清,学生联想到CO2也有类似现象,教师随即令学生写出有关方程式,顺着思路和学生一起思考: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否一定是CO2?怎样确证无色气体是CO2还是SO2?怎样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有CO2?怎样检验CO2气体中含有SO2?通过共思考,结论很快得出,对SO2性质的认识也深刻了.二、置身学生角色,想学生难有些教学内容站教师教的角度看非常容易,若从学生学的角度来分析本篇关于化学教师要有角色互换意识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最新题目没那简单了.例,pH值为

3、10的Na溶液中水的电离度是pH值为10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度的多少倍此篇化学教师要有角色互换意识文章原创shuoshilunol水蒸气占22。4L5。6克Fe标况下占2。24L等.这样多练几次,学生的印象深了.学习原电池电化学腐蚀时,学生总是对潮湿空气中到底发生吸氧还是析氢腐蚀现象产生不少错误.这时,以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判断依据:一般情况下,若将负极金属浸入相应电解质溶液中,能够反应生成氢气,则电化腐蚀时,发生的是析氢腐蚀,发生的是吸氧腐蚀.,还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来让学生检验:指出例图示的正、负极,写出相应电极方程式:当学生了解了样的两个电极

4、材料,不的介质中作用不时,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此时,还趁热打铁,再接再励,将电极设计为相的Cu、Fe,介质换成浓、稀硝酸时,又怎写呢?果说前一个案例中,教师对于易错题仅仅是一个重复强调的作用,那后一案例中,则有了知识迁移.纠错的关键于教师能否敏锐地判断出学生产生问题的症结.五、与学生共鸣,想学生乐喷泉实验一直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实验.首先,成功演示氨的喷泉实验很重要,学生看到红色美丽的喷泉后,兴趣很浓,很高.为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接着以逐步设计下列问题:1。为什将充满NH3的喷泉装置插入滴有酚酞的水中,不形成喷泉?而当向烧瓶中挤入少许水后,立即

5、形成红色美丽的喷泉?学生带着浓厚兴趣,积极思维,得出:当向烧瓶内挤入少量水后,由于部分NH3溶解少许水中,造成烧瓶内气压急剧下降,低于大气压,此立即形成美丽的喷泉.2。形成喷泉实验的关键条件是什?根据上述分析,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很容易得出:形成喷泉实验的关键条件是减少瓶内气压.3。氨的喷泉实验证明了氨易溶于水,那是不是只有易溶于水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呢?学生七嘴八舌得出结论:一是减少瓶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二是降低气体的温度三是增大瓶内气体的体积.这样,有了几组不答案:①吸收法,以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对于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SO2等,溶剂用水即

6、达到目的对于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的,Cl2等易溶于CS2、CCl4等,用有机溶剂代替对于CO2、H2S等气体,也以用浓碱液来吸收.②降温法,用冰袋或先加热后冷却法等.4。果烧瓶里充满的是氧气,何设计喷泉呢?提示:用白磷来吸收.5。果把胶头滴管拿走,何引发喷泉实验?大家根据刚的讨论,能得出正确结论:先打开止水夹,再用热水袋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通过这样一题多问,解决了很多难点.师生共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六、常提记忆规律,想学生忘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用到某一

7、知识点时,忽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象变得模糊起学生和喷泉论文开题离子反应放到第六章《氧族元素》中再作加深.而不管是氧化还原的知识,还是离子反应的内容,我们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又是经常碰到,以,时时加以练习,掌握记忆规律,巩固难点、重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