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34732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云南高原地理环境综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地理科学年级:2007级学号:222007318011047姓名:刘姗姗云贵高原地理环境综述云贵高原(100°〜110°E,23°〜27°N)位于中国丙南地区,范围大致大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哀牢山以东,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的边境地区。云贵高原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2000m,是我国第四大高原。同吋,在高原面上,由于云贵高原有较大部分为喀斯特地貌发育,巨厚的碳酸盐岩经过漫长的地质岁月,处在长期雨热环境下,地下和地表分布着许多溶洞、暗河、石芽、石笋、峰林等,而且
2、许多河流长期切割地表,形成许多深切峡谷,许多河谷的高差可达1000m,甚至更大。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湿润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在地形上虽然均属高原,却由于海拔高度、大气环流状况不同,气候差异显著。云南昆明海拔约1900米,但其纬度较低(25°N),冬季一般不受寒潮影响,而且经常在西南暖流控制下,多晴天,冬春相当干而温暖;夏半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雨日多,加以海拔高,所以夏季温度偏低,一年屮干湿两季分明。在纬度、海拔高度和大气环流三者综合影响下,气温季节变化较小,高原上网季如春,所以昆明有“春城”之称。而贵州境内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3、冬半年经常受到北方冷空气影响,冷空气与暖空气相接触,形成气候上有名的“昆明准静止锋”。贵州冬半年经常在静止锋笼罩之下,阴雨天气特别多,素有“天无三晴”之说,冬季较冷;夏半年,受到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气温较高。云贵高原的植被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在高山地带还奋因海拔高度而形成的如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亚高山草甸,甚至在超过5000米的高山还有长年积雪区,而在云南省南部区,如景洪、西双版纳一带,还有热带雨林的分布。由此我们发现云贵高原植被类型特别丰富,且分属于各种气候带上。同时,在云贵高原的某些地段,由于人门密度较小,且较为封闭落后,至今还奋完好的原始森林的
4、分布,如贵州省的荔波原始森林,其中生长的珍稀植物种很多,尤其以特有种兰花最有名。而在龙川江河谷区,乂以干热河谷区的典型植被一一龙舌兰、剑麻等集中分布。我们于2011年4月5R去昆明西山综合实习,发现西山上植被群落虽然也是属于亚热带森林,却明显不同于重庆地区的亚热带森林,据带队老师介绍,西山植被群落属于亚热带干性森林,而重庆地区以缙云山为例则主要属于亚热带湿性森林。表现特点就是:西山植被层落结构较湿性森林少,且植被以抗干旱为主。这是由于昆明地区干湿季分明,雨水季节分布不均匀。植被种属则主要以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为主。虽然云贵高原地处中W西南部,一直是属于比较封闭落后地区,
5、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入这个地区,当地各项经济活动如雨后春笋兴盛起来。尤其是云贵高原是我国许多重要矿产或其他资源的分布区域,如黔西煤海,横段山区的水利资源,整个区域的森林资源……诸如此类,均在经历一种转变,那就是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努力发展区域经济,同时云贵高原以其或壮丽或秀或美仑美奂的景致,蓬勃发展的旅游业逐渐成为当地政府积极引导的产业。如云南昆明,作为省会城市自然有其主要的职能,但现在更朝着一个旅游城市在发展,无论是城市交通、城市规划等多方面,均在努力打造一流的旅游城市。同吋,云南省也以其优秀的旅游资源而骄傲,路南石林、九乡溶洞、三江并流、丽江古城、丙双版纳、梅
6、里雪山、腾冲热缺、泸沽湖、抚仙湖、滇池……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的到来驻足。同时,昆明还有一个别称,叫“春城”,正是由于它四季如春的气候,使得当地的花卉产业发展良好,该地区的花卉为全国各地提供鲜花以及鲜花制口等,花卉产业的产值十分分可观。正是由于各种产业的兴旺,云贵高原的城镇不再像几十年前那般,是封闭、落后、贫穷的代名词,现在,云贵高原上的大都市如昆明、贵阳,还有其他一些有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丽江、大理、凯里等,人类活动的聚集,形成了城市,又因为人类活动的兴旺,发展了城市,而城市同时又回馈给人类以富足的生活。虽然城市成为该区域的焦点,但我们不得不关注另一种生活形态,那就是生活
7、在这个区域的农村居民。他们没有城里人生活的繁华热闹,也没有那么丰富的物质满足,他们就只是他们,生活在土地之上,依赖于土地,耕作在大地间,以谋求生存。显然,这种靠土地生活的方式,在现代物质生活无法替代的时代,显得十分落后,而且,获取的回报实在太少太少了。传统的耕种,己经无法改善家人的生活状况,许多农村居民,尤其以年轻人为主,均信奉那句话: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他们都走出去,去打工,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方式。而依旧在土地上依赖于土地的人民,他们依旧沿用几千年来的耕种方式,以薄薄的收入养活家人。专家们在这种状况下看到了一种危机,就是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