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井地层压力预测计算方法

探井地层压力预测计算方法

ID:24415574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探井地层压力预测计算方法_第1页
探井地层压力预测计算方法_第2页
探井地层压力预测计算方法_第3页
探井地层压力预测计算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井地层压力预测计算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井地层压力预测计算方法:对地层压力的计算预测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探井钻井工程井控和正常安全施工,因而成为探井的一个技术关键。本文对探井地层压力的预测和计算方法进行了优选,建立了综合的钻前、随钻、及钻后各环节地层压力计算的分析、对比和校正的模式。  关键词: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压力预测  Abstract:thecalculationofstratapressurepredictaccuratelyornotdirectlyaffectdrillingexploratoryρb地层容积密度g/cm3  孔

2、隙压力也要依据不同钻井阶段实际所能获得的资料情况,选用合适的模型进行计算。  钻前环节,如果有参考井资料,通过处理,确定待施工井各处理模型的有关系数,比如上面介绍的式(1)和式(2)的系数就可以通过地震和声波测井与密度测井资料的拟合来求得。从而可以利用地震资料求取本井的容积密度及上覆压力。利用地震资料直接计算孔隙压力。  孔隙压力的计算模型;  利用地震资料直接计算孔隙压力可用PHILLIPINO法或转换为时差用Eaton法  RO视电阻率RN真电阻率xEaton指数约为1.2PPN正常孔隙压力梯度 

3、 Eaton电阻率法:PP=OBG-(OBG-PPN)(RO/RN)x(3)  Eaton电导率法:PP=OBG-(OBG-PPN)(/CO)x(4)  Eaton层速度法:PP=OBG-(OBG-PPN)(VO/VN)x(5)  Eaton声波法:PP=OBG-(OBG-PPN)(DTN/DTO)x(6)  Eaton“Dc”指数法:PP=OBG-(OBG-PPN)(DCO/D)x(7)  在随钻过程中,使用钻屑密度录井资料修正钻前预测容积密度,进而重新计算上覆压力、孔隙压力;利用钻井资料(dc指数

4、、Sigma录井资料)随钻监测孔隙压力,现场施工中国内常用的计算模型为Eaton“Dc”指数法。如有随钻测井资料,进行解释,确定与区域相关的相应模型的参系数(为地震资料预测准备);直接使用密度测井计算上覆压力,用声波、电阻(导)率、孔隙度资料计算孔隙压力。在下部井段钻进之前,同样可以利用上部井段已测井解释的结果,修正容积密度转换模型及横波转换等有关模型的确定声波与上覆压力、孔隙压力计算的关系模式,按修正后的模型计算未钻进段的上覆压力、孔隙压力,这一点对深井和超深井来说十分重要。  一些孔隙压力预测的模

5、型(声波、电阻率测井、电导率测井修正的“dc”指数的情况)使用了压实趋势线。对深探井来说,如何建立准确的压实趋势线是关系到后续计算的关键问题。因为随井深的增加,任何正常趋势线的偏离都会使孔隙压力误差增大。按已知压力点的资料(井涌、溢流或试压试油),对按正常方法建立的压实趋势线可以验证和修正。修正后的趋势线使孔隙压力计算结果精确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实际现场施工中,针对压力显示点的多少我们常常使用三种验证修正方法。  2破裂压力计算  破裂压力的准确计算,不仅依赖上覆压力、孔隙压力的准确计算,泊松比、

6、孔隙度、构造应力特性和地层度对其也有直接影响。  在钻前设计时,如果有参考井资料,即使浅部地层的资料,将非常有助于破裂压力的确定,据此可以计算该地区的一些构造特性参数及泊松比等。实际上,探井所能参考的井往往极少,甚至没有,破裂压力梯度的估计就很困难,因此地质设计通常不提供破裂压力剖面。钻井设计中,井身结构的确定往往是借鉴邻近地区的资料,或从封隔本井的复杂地层的目的考虑,在实际钻井后,往往根据钻井情况修正原来设计的井身结构。这个阶段所依据的资料只有地震数据。上覆压力梯度、孔隙压力梯度依据上面提出的方案计

7、算,破裂压力梯度的确定方法可使用Eaton法、Mattheattheatthews法和Kelly法:FG=PP(OBG-PP)Ki(9)  Ki为基岩应力系数  泊松比靠地震纵波转换为横波(或直接从地震解释S波),通过参考井确定本井,上部确定下部井深与泊松比的关系式,进而确定破裂压力  在钻后环节,上覆压力和孔隙压力又进一步精细化,再加上漏失试验或室内岩石力学实验分析资料,以及钻后测井资料的综合处理(解释更精确的波松比、孔隙度值),可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