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05145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122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2012050108300790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灌云县东王集中学教学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周次8年级学科化学主备人武光灿审核人徐向东备课日期4.8授课日期4.9课型新授课授课人课题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时共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元素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重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难点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Ⅰ,【引入】展示补钙及及加碘盐,提出问题:人体为
2、什么需要补充钙等化学元素?Ⅱ,【新授课】一、组成人体的元素50多种常量元素(11种)在人体中含量>0.01%O>C>H>N>Ca>P>K>S>Na>Cl>Mg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0.01%Fe、Zn、Se、I、F等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1、钙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1)成人体内约含钙1.26g,主要以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强化记忆4(3)钙过多:结石、骨骼变粗过少: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2、钠和钾(1)Na+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80g—120gK+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2
3、)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7.35-7.45)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多种)Fe、Zn、Se、I、F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Hg、Cr、Pb、Ag、Ba、Al、Cu等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Fe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会引起贫血Zn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Se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I(碘)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F(氟)能防治龋齿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Ⅲ,【课
4、堂小结,作业】九,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组成人体的元素常量元素(11种)微量元素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由学生描述现象培养归纳、总结能力。41、钙2、钠和钾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五氧化二磷B、二氧化碳C、氧气D、新鲜空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光发热3.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D、铝箔在氧气中燃烧4.区别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A、燃着的木条B、用澄清的石灰水
5、C、用食盐水D、用燃着的硫粉5.为除去一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中的氧气,而不混入其他气体和改变其他气体的成分,应选用下列何种物质在其中燃烧A、木炭B、硫磺C、红磷D、铁丝6.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B、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C、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物质跟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7.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物呼吸B、食物腐败C、钢铁生锈D、镁条燃烧8.下列现象中属于描述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逸出有气味的气体B、玻璃在高温下变成熔融物C、红热的木炭遇氧气发光发热生成一种无色气体D、在低温下加压,把空气转变成淡蓝色液态空气9.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
6、据是A、硫粉逐渐减小B、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必须有氧气参加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C、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11.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氧气一定是无色的气体②氧气有可燃性③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④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⑤氧气能支持燃烧4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D、以上叙述都正确【拓展延伸】随着各种探测器靠近或登陆火星,人们对火星有了更深的了解。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过的证据。
7、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是:①火星大气是纯净物②火星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钢铁容易生锈④火星上一定存在生命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知识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学生争取在课堂留有时间记忆。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