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相思为谁愁——浅谈《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

一计相思为谁愁——浅谈《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

ID:24405011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一计相思为谁愁——浅谈《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_第1页
一计相思为谁愁——浅谈《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_第2页
一计相思为谁愁——浅谈《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计相思为谁愁——浅谈《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计相思为谁愁一一浅谈《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甘肃省康乐县上湾学区731500摘要:思妇诗虽然是《诗经》中一个很小的题材,却是最美的。它以洗尽铅华之美的祌韵、朴质含蓄无华的真情感染着后世的读者,并给予后世文人的创作以灵感与营养。关键词:《诗经·国风》思妇形象特点影响一、《国风》中思妇的形象特点1.《国风》中的思妇形象。可以说《国风》中所刻画的多为勤劳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例如《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这位思妇在才卷耳的劳动中自然生发出对

2、自己丈夫的思念,人物形象真实可感。古语有言“女为悦己者容”,然而由于自己丈夫的不在身边,思妇自然会无心打扮,忧思的心情伴随着每一天。2.《国风》中的思妇形象的特点。《国风》中的思妇诗所表达的爱情都是在封建礼教的范围之内的,也可以说是封建礼教的产物。正如孔子所言:“一言以蔽之:‘诗无邪&rSqU0;”。这就注定了这些诗歌是“发乎情而止于礼”的,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的。二、《国风》中的思妇形象是如何刻画的1.直抒胸臆,倾吐内心的感情。所谓的“直抒胸臆”就是毫不掩饰地、直率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

3、感。这方面的作品以《殷其雷》为代表,思妇并没有随夫出征,倾盆大雨、雷声劲鸣的情形是她的想象之词,而“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直率真挚乂焦急的呼喊,表达着对自己丈夫的深深的忧思。我们观察到这句话一共出现三次,将思妇的内心情感刻画的淋漓尽致。中国文学自古注重含蓄蕴藉之美,这显然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染。2.抒情委婉。含蓄蕴藉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一个艺术境界,可以说这种“习惯”在《诗经》的时代就己经养成了,爱情题材的诗歌似乎更需要这种艺术精神的感染。关于《诗经》思妇诗的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

4、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景交融、反衬、移位法等等。(1>情景交融。关于运用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的作品,以《君子于役》、《殷其雷》、《草虫》等为代表。例如《君子于役》通过一幅温馨安详、富冇生活气息的农村傍晚图景的描绘与渲染,抒发了思妇对久役在外的丈夫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是用乐景来表达哀情的,处处含蓄地流露出哀伤与失望的心绪,而且这种哀情随着景物描写的发展是增益的,最后表达出心声.•“我的丈夫服役去了,怎能叫我不想念他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这里情与景有效地交融于一体,不可分离开来。

5、(2)反衬手法。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使得被衬托的形象更为鲜明的一种文学手法。这方面的典型作品有《草虫》、《君子于役》、《雄雉》等等。例如《草虫》,作品虽然是明写采薇、采蕨,但是却无形之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思妇多次登临南山,可以说她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极0千里的,望见自己远方的丈夫,看见其归来的身影,这可以说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衬托。程俊英《诗经注析》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这句诗反村了远征役夫在外不如秋杜的境遇。因此这几首诗歌运用反衬的手法将思妇对自己丈

6、夫的忧思含蓄而形象地表现出来,可谓是淋漓尽致。(3)移位法。所谓的移位法就是对面着笔法,即思念的一方不直接描写自己对对方的思念,而是反过来去刻画对方是如何思念自己的文学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的运用,以《卷耳》为典型。这位思妇在采摘卷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思念起了自己远方的丈夫,因为思念的深沉、强烈而陷入到了想象的思绪之中。原本是要写自己对丈夫的忧思,然而,却将笔墨着重用在了丈夫是如何思念自己的方面了,即首先通过丈夫人闲、马乏、仆病、心伤情状的刻画,进而写他由于思念远方闺阁中的妻子登上高山,此吋此刻

7、心中充满了思念的悲苦与抑郁,他只能通过饮酒来浇洒心中的块垒,只冇借酒才能化解深深的相思的苦痛。三、思妇形象对后世的影响1.在内容方面。思妇诗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题材,在以后的边塞诗中,我们多能见到思妇题材的影子,另外诗经的典故也被后世文学所征引。这主要影响了闺怨诗。.其实,所谓的闺怨诗与思妇诗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后世的闺怨诗可以看作是《诗经》中思妇诗的延续和发展。2.在艺术形式方面。《诗经》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影响,诸如反衬、移位法、情景交融等等。这一方面似乎不用过多的文字阐释

8、,很好理解的,这三种方法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此后文学的创作。在后世文人创作的闺怨诗中可见其影响,如《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一诗就是以一位“与君生别离”的女子U吻来诉说别后的思念与忧伤。参考文献[1】萧月贤〈诗经〉思妇诗的艺术构思[儿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3)。[2】贾香娟〈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定位分析U].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6)。[3】刘国强〈诗经〉中的思妇诗简论[」].焦作工学院学报,2002,(4)。[4】程俊英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