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喧哗与骚动》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解读

对于《喧哗与骚动》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解读

ID:24388323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对于《喧哗与骚动》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解读_第1页
对于《喧哗与骚动》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解读_第2页
对于《喧哗与骚动》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解读_第3页
对于《喧哗与骚动》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解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于《喧哗与骚动》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喧哗与骚动》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解读对于《喧哗与骚动》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解读导读:和行为规范的仆人,无法平衡二者。他不能像白痴班吉一样可以单纯地趴在凯蒂的怀里;他也没能和她一起死亡或者逃离,他更无法与她相爱,他甚至未能捍卫她的荣誉。所有这些失败都让他逐渐绝望。其结果是,注定他要以自杀释放自己,所以说昆丁是“自我”的化身。  3杰生与“超我”  杰生是一位乡村商店的店员,是康普生家最冷漠最摘要: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是的实验性写作技巧和心理运用完美结合的一部作品,也是现代美国文学最杰出的成就之一。这部小说运用

2、了多角度叙述和意识流手法,采用不同叙述者——班吉、昆丁、杰生和自己“全能角度”的叙述,从不同方面来探索和表现康普生家族的解体及其家庭成员的精神状态。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小说进行剖析。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  1班吉与“唯我”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唯我”者遵循快乐原则,追求即时的满足、、希望和需求。我们可以从恋母情结、无时间观念、本能行为等方面看出班吉的“唯我”。  在班吉的世界里,母亲的母爱几乎为零,于是他将母爱转向它处。他的妹妹凯蒂人非常爱他,对班吉而言,凯蒂是他唯一的依赖,可以说是班吉的替身妈妈。恋母情结在

3、这部小说中转化成弟弟依恋姐姐。  班吉有没有时间观念。弗洛伊德指出:“唯我者没有时间观念,无法意识到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懂善恶,没有价值、道德观念。”班吉正是如此。他的意识总是自由流窜于不同场景,无论这些场景之间相隔多少年。班吉理解不了“时过境迁”,在他不健全的意识里,所有的事件都可以在记忆中无声地重复。  班吉仅靠本能来感知和行动。班吉无法理解任何抽象的概念,他只是从他周围外界抓住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线索,纯粹靠感觉来判断回应外界。班吉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但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露情绪:大叫、和安静。他爱他的姐姐凯蒂、牧场和火光,就连一个镜子,一个靠垫,一只拖鞋也

4、能够安慰他,因为这些是凯蒂用过的东西。  班吉没有时间、道德观念,只按快乐原则行事,不管外界是非现实,依靠潜意识盲目努力去满足他的需求,所以说他是“唯我”主义的化身。  2昆丁与“自我”  昆丁是一名哈佛生。他性格内向、过分敏感、对他的妹妹凯蒂存有病态情感,后来他在哈佛校园附近的查尔斯河投河自尽。昆丁的“自我”体现于他对妹妹凯蒂的之爱。和班吉一样,由于缺乏母爱,昆丁对凯蒂形成了强烈的依恋感。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以“唯我”为基础,但并没有完全脱离于“唯我”,就像是被外部世界的影响修饰后的“唯我”。  昆丁的“自我”体现在受制于现实原则。他对于凯蒂的情感是

5、违反道德的,他想要通过让时《喧哗与骚动》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解读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ore:JohnsHopkinsUP.  [2]Michael,M.1997.Faulkner’sPlace[M].GA:UniversityofGeorgiaPress.  [3]Sigmund,F.1998.TheEgoandtheId[M].Beijing:RenminUpofChina.  [4]].Ne],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6]徐源、史晓靖,2010,《本我、自我、超我中挣扎的女人—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结构理论剖析弗朗西斯卡》[J],石家庄:中国学术

6、期刊电子杂志社。  [7]张长龙,2006,《喧哗与骚动》的心理解读[M],厦门:厦门大学。  [8]张书义,1998,《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述评》[J],驻马店: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