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例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206例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ID:24378646

大小:8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206例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_第1页
206例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_第2页
206例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_第3页
206例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206例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6例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郑淑娇徐秀余(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药剂科355000)【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2009-2010年住院患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安全用药的重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010年通过全国ADR监测网络系统向福建省ADR监测中心上报的206例住院患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例ADR中,男女比例相近,>60岁患者

2、80例(38.83%),其中中药制剂ADR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69例(33.49%)。【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101-02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因药品不良反应住院的比例约为2.9%-5.1%,住院病人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达到10%-20%。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接近全球平均值的高点,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住院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每年也有500万到1000万人。药物良反应(ADR)日益受到广

3、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重视。现将我院2009-2010年度收集到的住院患者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我院ADR的发生特点与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或避免ADR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木院2009年-2010年通过全国ADR监测网络系统向福建省ADR监测中心上报的206例住院患者ADR报告。对所有报告的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性别和年龄分布206例ADR报告中,男性117例(56.80%女性89例(43.20%)

4、,年龄最小2岁,最大91岁。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表1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2.2给药途径206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有203例占98.54%,为所有给药途径之首,其次为口服途径2例,占0.97%。(见表2)。表2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2.3ADR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206例ADR中,由医师、药师、护士发现并上报的ADR例数分别为52例(25.24%)、18例(8.74%)、136例(66.02%)。报告来源予7大科室,其中内科64(31.07%),外科58例(28.15%),骨科42例(20.

5、39%),急诊科18(8.74%),传染科13(6.31%),中医科6(2.91%),口腔科5(2.43%)。2.4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按照《新编药物学》[1]的药品分类方法对发生ADR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涉及药品品种共95种,其中中药制剂引发ADR最多有53例占25.73%,其次是抗微生物药有46例占22.33%(见表3)。表3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2.5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按累及器官或系统分类统计,206例ADR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ADR累及器

6、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分布,(见表4)o表4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2.6ADR转归根据ADR治疗结果的不同,将206例ADR分为治愈、好转、有后遗症和死亡4类。其中53例治愈占25.73%;153例好转占74.27%。未发现有后遗症及死亡病例。3讨论3.1年龄因素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由表1可知,中老年人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群体,40岁以上148例,占总数的71.84%。这可能是由于中老年人生理机能降低,排泄减慢,肝、肾功能减退,代谢能力较差,织器官功能降低,靶器官对某些药物作用敏感性增加[2】,因此成为ADR的多发人群。提示临床治

7、疗中应特别关注中老年人的用药安全。用药应进行监督,不断观察药物的作用,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3.2给药途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从给药途径看,静脉给药发生ADR203例。占98.65%。静脉给药虽然显效快,但药物不经跨膜转运吸收,在显效的同吋,不良反应(特别是中药制剂)发生迅速且严重。苏对注射器及医院使用程序均要求严格,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均可导致不溶性微粒增加,这些微粒进入人体内阻塞微循环,造成水肿、肉芽肿、静脉炎、血小板减少,并可诱发热原反应和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3】。而U服给药由于药效、不良反应较轻,ADR出现缓慢,停药后症状大多可自

8、行缓解。故建议临床能U服者不肌肉注射,能肌者不静脉注射,慎用静脉滴注法(特别是中药制剂),对急性感染选序贯疗法。3.3药品种类对ADR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ADR占总数的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