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69372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关于医易融,解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医易融,解变化医易融,解变化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医易融,解变化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周易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医之理,可比《周易》,针砭药饵,即卜筮法也。”也就是说,中医理论可以和《周易》相提并论,因为两者都强调把握事医易融,解变化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物的阴阳变化之道,探讨阴阳消长之理。若认为针灸、砭石、药物就是一种卜筮的策略,则有失偏颇。 《易》之于“医”的重要性,孙一奎坦言:“不知中医临床重视权变,反对墨守成规,主张“医具易之理,医为易之用,医易互动”。王安道《医经溯洄集》:“故易也者,造化之不可常也。惟其不可常,故
2、神化莫能以测,莫测故不息也,可常则息矣。”运动变化是不能须臾停止,正因为运动变化的循环往复,才使得神机变幻莫测,自然界生生不息;如果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停止了,它的生机也就停止了。这种认识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医学范畴,上升为更高的哲学范畴,其纲领性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明代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突出强调中医和《周易》的关系。他认为:“医之理,可比《周易》,针砭药饵,即卜筮法也。”也就是说,中医理论可以和《周易》相提并论,因为两者都强调把握事医易融,解变化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物的阴阳变化之道,探讨阴阳消长之理。若认为针灸、砭石、药物就是一种卜筮的策略,则有失偏颇
3、。 《易》之于“医”的重要性,孙一奎坦言:“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惟会理之精,故立论之确,即遗之万世而无弊。彼知医不知《易》者,拘方之学,一隅之见也。以小道视医,以卜筮视《易》,亦蠡之测,豹之窥也,恶足以语此。”此话比较公允,既突出了“医”和“易”的关系,也批判了混淆两者之间界限,将“医”和“易”局限化的观点。 明代张景岳精通医学与《周易》,他在《类经图翼·医易义》中,详细记载了体味医和易关系的经过:“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每窃疑焉。以谓《易》之为书,在开物成务,知来藏往;而医之为道,则调元赞化,起死回生。其义似殊,其用似异。且以医有
4、《内经》,何借于《易》?舍近求远,奚必其然?而今也年逾不惑,茅塞稍开;学到知羞,方克渐悟。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日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人之一心为全体之君也。由是观之,天之气,即人之气;人之体,即天之体。故康节曰:思虑未起,鬼神未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盖谓一念方萌,便达乎气,神随气见,便与天地鬼神相感通。然则天人相与之际,精哉妙矣,诚可畏矣;人身小
5、天地,真无一毫之相间矣。今夫天地之理具乎易,而身心之理独不具乎易乎?矧天地之易,外易也;身心之易,内易也。内外孰亲?天人孰近?故必求诸己而后可以求诸人,先乎内而后可以及乎外;是物理之易犹可缓,而身心之易不容忽。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医而不易,其何以行之哉?然易道无穷。” 张景岳的话语可谓言之谆谆,意之切切。他开始听到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时感到有些疑惑。觉得《周易》这部书,是研究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学问的,而医学则是赞天地造化之情,用来起死回生的,它们的作用不同,功用有异。况且学习中医有《内经》,为什么要借助于《周易》呢?这不是舍近求远吗?到了四十岁时,
6、方有些茅塞顿开,逐渐体会到,天地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人体以阴阳二气长养四肢百骸。《周易》讲的是运动变化,医学审察的是人体阴阳之间的消长转化,阴阳学说虽然在《内经》中有所体现,但有关具体内容还不如《周易》博大精深。天地自然界和人体所具备的道理是相同的,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就是阴阳;中医学和《周易》是同出一源的,它们的本源全在于变化。可见医和易是相通的,其中的道理并无两样,业医者不能够了解《周易》。 天地之间的运动变化之理都包含在《周易》中,人体身心的运动变化同样包含在《周易》之中。把握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尚且可以缓图,掌握人体身心的变化规律尤其不能忽视。医学主要是探索
7、人体身心变化规律的学问,学习医学而不把握运动变化规律,那怎么能行呢?因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基于以上认识,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明确医和易的关系,指出“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