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55265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 【摘要】:由于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进一步明确课程定位,编写高质量的对口教材,探索与创新教学模式将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关键词】高职教育;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半壁江山。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建设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应用文写作》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在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
2、《应用文写作》教学现存在的问题。 1.理念的偏颇:高职教育特别是工科类的高职教育,片面强调应用技术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对于写作包括一些人文类的课程则重视程度不够,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动手容易动笔难”的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高职教育者足够的重视。因为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应用写作功底,将很难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你可以不会写文学作品,但不能不会写计划、总结、求职信……,因为它是每个现代人所必须掌握的工具之一,是社会的必然需求,也是个人发展的客观需要。4 2.教材千篇一律,内容陈旧:以概念、特点、种类、结构、写作要求、注意事项
3、、例文和写作练习等固定套式的教材沿用至今,特别是很多教材范文材料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读起来或难以理解,或味同嚼蜡,教师教授时也会感到无所适从。 3.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探索、创新:《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规范化和程式化比较突出,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受到束缚,简单地将重心放在各种文体的格式规范的讲授上,将一门原本多训练、多实践的课程讲得枯燥、乏味,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措施: 1.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定位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地位:应用文写作能力是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更是社会或企业从业人员的竞争需求,高职院校要从教材使用、学时安排、教师教学方法等环节入手,进行新的探索
4、和尝试,使该课程和其它专业类课程一样,通过实践性的学习使之成为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4 2.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选择适用教材:《应用文写作》作为公共基础课,多数高职院校的教材都是统一教材,并没有根据专业特点去选取施教内容。笔者以为,因专业施教,才能充分发挥该课程实用性的特点。比如,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应该以财经文书作为学习重点,文秘专业学生应该重点突出公文及日常类文书的训练,而理工的学生则应该将科技类文书作为训练的重心。当就业与应用需求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时,教学效果就凸显了出来,教学目标自然就能达到。为此,我们应该依据不同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写作文种,组织教师撰
5、写适合不同专业使用的内部教材和教参。 3.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突破 3.1精心设置学习项目与任务:职业教育专家戴士弘教授在教学中提出的概念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近年来风靡一时,所谓“课程项目化教学法”指的是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组合,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项目和任务,然后通过要求学生分组来完成这些任务,最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完成过程进行详细的点评,这一理论被具体应用于《应用文写作》课程,即把该课程要求学习的各种文体分类组合为一个个项目或任务,再把每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可以采取抽签的方式选择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的方式具体、可操作性强,并且在课时量少、各文种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
6、各个学习小组的同类但不同文种写作情况的点评,达到相互补充、借鉴、学习的目的。 3.2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延续:将课堂授课内容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院学工部或团委的指导下,可以开展全校性的富有特色的学生课外活动,教师紧紧抓住这样的契机,将第一课堂向第二、三课堂延伸,让学生自由撰写海报、演讲稿等等,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实践中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结合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具体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并完成自己的任务和项目,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实践、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即培养了
7、学生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团队意识,从而实现“能力突出”的目标。4 3.4传统考核方式的变革:为了配合教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必须变革,坚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每个小组不同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评分,这种评分可分为小组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这样的评分体系将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要打破理论考试的传统,把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并且引入加分项,把学生参与各种比赛、社团活动、发表文章的情况作为考核的加分项,有效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的衔接,真正体现课程考核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