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气息与健康

笛子气息与健康

ID:24353977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笛子气息与健康_第1页
笛子气息与健康_第2页
笛子气息与健康_第3页
笛子气息与健康_第4页
资源描述:

《笛子气息与健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笛子气息与健康摘要:换气方法得当,不仅能吹奏好竹笛,还能增强肺活量,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换,促进血液循环,呼吸时横膈膜的运动会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吹奏好,而且还会在某种程度影响健康。关键词:呼吸方法健康中图分类号:J632.11文献标识码:A:1005-5312(2009)11-竹笛是我国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它的流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外形简单,有丰富的表现力,许多独特的表现技巧,现在提起竹笛,大家都非常熟悉,并且吹奏也逐渐普遍,许多中小学校把竹笛演奏作为音乐课的一部分,许多大学都成立有类似像笛箫协会等。

2、本文主要从竹笛的气息与身体健康方面来分析。换气,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在演奏中十分重要。换气方法得当,不仅能吹奏好竹笛,还能增强肺活量,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换,促进血液循环,呼吸时横膈膜的运动会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吹奏好,而且还会在某种程度影响健康。笔者经常看见一些业余吹奏者大口大口的吸气,看起来吸进的不少,但是气息不长而且还累的不得了,一些并不是很专业的笛子教师,只是让小孩子一口一口的换气,但孩子却不知道正确的呼吸方法,所以经常是头昏、疲劳,慢慢地也就厌学了,最后放弃了。要想把笛子吹好,同时不影响身体健

3、康,那就得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使不吹笛子,不拿笛子,经常的练习一下呼吸,对身体的健康也是非常有好处的。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呼吸方法呢?竹笛演奏有三种呼吸方法:一、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胸中上部和肋骨肌参与进行,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气量,但横膈膜处于被动,肋间肌的伸缩受到约束,缺乏弹性,而且吹奏中气息不容易控制,一般初学者都是这种呼吸方法,往往因运气不当,就会感到头昏等现象。二、腹式呼吸,主要依靠胸下部的腹肌、腰肌和横膈膜参与进行,这种方法虽然吸气轻易,肌肉灵活,富有弹性,但是胸中上部处于被动,限制了气量,容易疲劳。三、混合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

4、公认比较好,它综合了前两种的优点,弥补了互相的缺点。其呼吸方法是:吸气时,胸腔下部和腹部明显且自然地向四周扩张,后腰部和臀部微微向上提,但是多数初学者并没有正确掌握这种方法,普遍是腹肌不自然地向前鼓起,这实际上是腹式呼吸。笛子演奏家陆金山老师这样描述,这样的气息好像灌暖瓶,从低向高处灌满,大量的空气贮于下方,这样的比喻很形象,可以有意识地感知气息的位置和方向。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日常的一些动作,如大家哈哈大笑时,腹部会紧缩,笑久了肚子就会痛,这种“大笑”间的吸气大家好好体会,还有打喷嚏前那急速有力的深呼吸等等。笛子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赵松庭老师

5、把气息练习做了这样的总结:“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吸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吸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另外还有著名笛子演奏家愈逊发老师从多年演奏实践中总结出来一套有效的徒手操即气、唇、舌、指练习方法:第一,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两侧,口鼻同时缓慢吸气。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至胸部,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拉开做扩胸运动,尽量使横膈膜向下压,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吸为止。静止2秒钟后,再慢慢地吐气。两手臂自两

6、侧上方,手心向下逐渐下垂于身体两侧,恢复到原位。气要吐尽,吐气时,口内发出“嘘嘘”声,到不能再发出“嘘”声为止,以检验自己的确是把气吐尽了,吸与吐,往返为一次,做16次。第二,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两侧,口鼻同时缓慢吸气,逐渐使横膈膜下压。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到胸部。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拉开,做扩胸运动。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手心向正前,两臂猛地向前伸直,与此同时运用腹部的收缩机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气猛地喷出,要有爆发力,气流越急越好,最好将气一下喷完。重复16次。第三,双肩齐肩分开,膝微曲。两臂向左右斜做

7、扩胸运动,然后微张嘴,以最快速度,猛地吸进大量的气,越多越好。再将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心向下,逐渐垂于身体两侧。与此同时缓慢地吐气,直到吐尽为止。重复16次。久而持之不仅能增大本身的肺活量,增强横膈膜及腹部机能的弹性,同时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极大的益处。以上本文从笛子的练气方法和对身体健康的角度做了详细的说明,随着竹笛的演奏和医学科研发展,可能会有更多新观点陈出,笔者只是针对目前状况给予了收集和总结,写出此文,为方便有兴趣之士学习和专业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望与同仁共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