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49766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争做“四有教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争做“四有教师”论文我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由低到高可以分成四层:德知、德识、德行和德性。德知,是“认知层面”的德育;德识,是“认识层面”的德育;德行,是“自觉再实践”层面的徳育;徳性,是“第二本能”层面的徳育。德知是可教的,德识、德行、德性都不是教出来的,需要体验、领悟和反思,需要自主构建。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欠缺”的个体存在,把他们作为一个被加工和塑造的对象,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总是预设一个德育目标,然后再围绕这个目标去选定我们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就以为学生一定会朝着我们的既定方向发展,而忽视了受教育者存在的多样性、内在自主性和发展
2、多元性。古今中外,全社会对师德的要求都近乎苛刻,其原因也就在于人们看到了教师的人格、精祌对于下一代的巨大影响力。由此看来,教师这一职业自有它的特殊性。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外,还得精心修炼自己的精神人格、举止言行,以保证自己成为学生的“师表”和“楷模”。单从这一点来看,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确实不过分一一关键就耍看我们如何修业修身,对得起这“光辉”二字了。关于学校德育,有这样几点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其一,德育必须师生共同参与。德育不是单向的改变人的活动,不能理解为是一部分有道德的人对另一部分有欠缺的人施加影响的过程。德育是关系性的,是“心灵碰撩
3、心灵”“人格塑造人格”,教师和学生都要以整体的人格和整个的心灵投入其中,并在其中感受彼此的道德冲突和道德进步,德育是对话式和交往式的,不是灌输式和传授式的。学生不是“参加”德育,而是“参与”活动;不是“接受”德育,而是“养成”德性。教师不是“道德权威”和“道德审判者”,而是“引导权威”和“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其二,徳育必须通过活动展开。徳育不是一本教材、一门学科、一场报告、一篇讲话,而是“活动”。前者最多只能解决德知问题,后者才能上升为德识、德行和德性。受教育者不能没有德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但德知只冇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德识才有意义。德知是可教的,而德
4、识的形成则依赖于受教育者的内化和体验。只有通过体验,个人才能建立起与世界的意义,冰能正确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才能产生德行,最终养成德性。强调德育是“活动的”跟强调幵展德育活动,内涵并不一样。我们应该注意到,过去我们开展了很多德育活动,却未必体现出“德育是活动的”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学生被动参加、教师包办代替、FI标预设强加、方法机械生硬,这样的德育活动,仍然可能是徳知的,而不是徳行的。徳育也有“最近发展区”。徳育以受教育者的“现实发展”作为基础,以促进受教育者的“既快乂好的发展”为目标,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行塑造,要充分考虑受教育
5、者的复杂性、发展的阶段性和多元可能性,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孩子们“跳一跳,够得着”。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
6、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抱怨过教师的清苦,抱怨过为人师的劳累,也抱怨过人世间的凄冷,这些想法与李忠义、王思明……相比,自己是那么渺小、狭隘,我又想到了教育家斯®、李吉林,想到了四大名师,他们孜孜以成成就了一番事业,使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战线上同样可有作为,那会是一种弃燕雀之小志,慕鸿浩而高翔的大志向。使我明白了,只有苦过之后,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甘甜,那才是生活的真谛,使我品悟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良好的师德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古今屮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耍以徳立身、以身立教
7、。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其次,规范文明行为——文明从尊重开始。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冇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0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耍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如今的小学生
8、学习条件好了,都有了良好的学习机会。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