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槲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ID:24349497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槲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_第1页
槲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_第2页
槲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_第3页
槲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_第4页
资源描述:

《槲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槲栎育苗及造林技术      :郑奇志牛大平温林辉  摘要介绍了槲栎的特征习性,并总结了槲栎的育苗要点和造林抚育技术,以期为广大林农槲栎育苗造林提供指导,提高槲栎的造林成活率。  关键词槲栎;特征习性;育苗;造林技术    槲栎为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rubro)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温带至亚热带北部山地。种子含淀粉,可酿酒,也可制凉皮、粉条,或做豆腐及酱油等,也可榨油。其木材坚硬,耐磨力强,可供建筑使用,或用于制作家具。槲栎叶形奇特,秋叶转红,枝叶丰满,可作庭荫树;若与其

2、他树种混植风景林,更具景观效果[1]。槲栎应用价值广泛,该文就斛栎的特征习性进行介绍,并将槲栎的育苗和造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特征习性  落叶乔木,高达20m,树冠广卵形。小枝无毛,有淡褐色皮孔。叶呈长椭圆状倒卵形,先端微钝或短渐尖,基部窄楔形或圆形,有波状印齿,下面密生灰白色细绒毛。侧脉10~15对,叶柄长1~3cm,无毛。壳斗杯状,小苞片鳞片状,排列紧密,有灰白色柔毛,花期4—5月,果期10月,坚果卵状椭圆形。槲栎喜光,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萌芽力强。耐烟尘,对有害气体抗性强。在

3、肥沃、湿度较大、排水良好的半阴坡、半阳坡及阳坡上生长良好,在土层瘠薄的向阳陡坡,槲栎也可生长,在褐色土上生长缓慢。  2育苗  2.1采种  选择二十至五十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树木作采种母树[2]。果实成熟时由绿变黄褐色,坚果有光泽,可自行脱落。在树下拾取或将种子打落后收集起来。采种后进行粒选,剔除病虫损害及色泽不正常的种子,可得优良种子90%以上。槲栎种子中常有橡实象鼻虫,外观不易发现,浸入55℃温水10min后即可全部杀死种内害虫。经杀虫处理后的种子在庇荫干燥的地方摊开晾干,每天翻动3~4次,以

4、防种子发热生霉。晾干后即可贮藏。贮藏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挖坑深80cm、宽约1m,长度以种子数量多少而定,在坑底铺厚约15cm的细沙,沙上摊放种子5cm厚,种子上再盖3cm厚的细沙。细沙与种子交替摊放,直至距坑口10cm左右。在坑中每隔1m插一秫秸把,以防止种子发热生霉。覆土封盖要略高于地面,在坑的四面挖30cm深的排水沟,防止雨水浸入。  2.2播种  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有排灌条件的砂壤土作圃地,深翻,整平,作床,并施足基肥。播种前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1d,捞出后摊放在阴凉处晾干。春播

5、为3月下旬;秋播在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土层深厚的山坡,梯田翻耕后,也可整平作畦育苗。播种量2250~3750kg/hm2,产苗量30~45万株/hm2。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间苗,以达到苗全、苗旺的目的[3]。  3造林抚育  3.1整地  在平缓地用机械进行全面或带状整地,深30cm左右。山地陡坡多采用鱼鳞坑整地,坑的长径1m、短径60cm。草皮表土放入坑中,拣出石块和草根,松土深度30~50cm,坑面外高里低。沿横坡方向排列成行,上下交错,以利于保持水土。  3.2抚育管理  造林后连续进行除草

6、松土2~3年,第1年分别于4、6、8月进行。第2年分别在4、6月进行。第3年在6月进行。如苗木干形不良,可在造林后3~4年平茬,即在槲栎停止生长季节,从基部平地面截掉,切口力求平滑不劈裂,翌年选留1株竖立粗壮的萌芽条抚育成林。槲栎要及时修枝,以培养优良干形,提高木材品质。在树木休眠期间进行修枝,把枯死枝、弱枝、虫害枝及竞争枝修剪掉。切口要平滑,不伤树皮,不要留桩,伤口愈合快。修枝强度不能过大,避免影响林木生长量[4]。  3.3病虫害防治  3.3.1防治病害。首先掌握在无病林区采集种子。采集后的种

7、子,要进行精选。淘除带伤的和带虫的坚果,然后沙藏保存。贮存前需晾晒,使含水量降低至30%~40%,再混沙。贮存期间要经常通风换气、降低温度,并定期检查,以防止种子霉变,降低发芽率。  3.3.2防治虫害。主要害虫是栗实象鼻虫(CurculiodavidiFairm)。①温水浸种。将种子放进55℃温水中浸泡10min,或在50℃的温水种浸泡15min,杀虫率很高,且不影响种子发芽,浸种后2d阴干后才能贮藏。②二氧化碳熏蒸。将种子放入密封容器内,在温度25℃以下1m3用二氧化碳30mL处理20h,杀虫率

8、在95%以上,对种子发芽无影响。③成虫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效果良好。  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