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月亮在古典文学中的审美意义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月亮在古典文学中的审美意义龚风迎(南昌市第二十四中学,江西南昌330009)摘要:古典文学月亮审美意义寄托思念表现寂寞孤独表达志向引发人生感悟。关键词:古典文学;月亮;审美意义:G633:A:古代文学史上,月亮始终是一个古老而优美的话题,历朝历代的诗人写下了许多关于月亮的优美诗篇。月亮一旦作为审美对象进入诗人的生活当中,在诗人眼中,她便具有了多姿多彩的审美意象。历代诗人都以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赋予她生命,视她为知己,倾诉内心的衷肠,寄托自己的理想,即便哀婉依然动人,即便朦胧也不乏优美……早在几千年前,我国《诗经》就有关于月亮
2、的优美诗篇。《诗经·陈风·月出》中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此乃月下怀人之诗。诗人把明月皎洁之状、意中人俊俏婀娜之态、诗人相思之苦融为一体,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神情逼真的“月下美人图”。自此之后,传唱不已,留下了无数美妙的咏月诗篇。在这些优美的作品中,月亮的意象即审美意蕴,因时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月亮在古典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笔者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以下四点。一、借月寄托思念之情从表达方法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摹月下之景,借月渲染;一类是拟月为
3、人,向月倾诉。从思念的对象上说又可分为三类。(一)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该诗写于李白听闻挚友王昌龄被贬之时,李白借助与月亮的对话,向月亮倾诉自己的心声,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的忧虑和思念之情。(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汉魏时期曹丕的《杂诗》中有“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的诗句。到唐朝时借月表达思乡之情已经屡见不鲜,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
4、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诗;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有:“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一手法使月亮几乎成了故乡的代名词,尤其是边塞诗和羁旅诗中抒情主人公往往是望月思乡的边关战士或是望月怀乡的求仕游子。诗人或寓情于景或借景言志将思乡之情写到了极至。(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先秦及汉魏晋时期开始借助月亮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汉代古诗《明月何皎皎》中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的诗句。以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李清照的“云
5、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均是借月抒情的佳句。诗大多借月表达因战乱等社会原因造成的离别之情和对父母、妻子、儿女的思念之苦。二、借月表现诗人的寂寞与孤独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
6、人在表现寂寞的时候主要是借助了对月亮的描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欲擒故纵,将月和影子拟写成人,更表现了与冷月相对,形影相吊的寂寞和孤独。李端的《拜新月》一诗则是另一种滋味的寂寞。该诗云:“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雨人不闻,北风吹罗带。”该诗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女子对月倾诉的场景,古有拜月的习俗,此时月亮成了主人公唯一可以诉衷情的知己。烘托了她的寂寞之感,但她因何心事重重,对月又诉说了些什么,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因此该诗透露出的是一种隽永的寂寞,含蓄而不哀伤。三、借月表达志向的高洁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
7、月”一句表达了“诗仙”想飞上九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这不仅是酒酣之时的兴之所致,更是他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真实流露。再如李白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写道:“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解读该诗可以从“谢玄晖”这一典故和月下之景入手。“谢玄晖”指的是南齐诗人谢眺的字。诗人描绘的是一幅空灵洁净的月夜之景:白云、城垣倒映在江中,清清的露水像垂珠似的从月光中滴洒下来,走进其中让人身心涤荡。诗人借月下之景透露出自己喜爱洁白、仰慕谢眺、
8、追慕高远的情怀。以上两首诗前者侧重表现志向的崇高,后者侧重表现志向的纯洁,很具有代表性。四、由月引发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慨叹古人对月遐思飘渺,想到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不禁慨叹万千。于是有了“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洒脱;有了“古人今日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豁达。有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