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ID:24330147

大小:529.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1-13

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技术_第1页
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技术_第2页
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技术_第3页
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技术_第4页
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技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稻瘟病分布与为害: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全国各稻区常见的重要病害。由灰梨孢菌(Pyriculariagrisea)引起。在自然条件下,稻瘟菌只侵染水稻。稻瘟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稻瘟病症状:为害水稻各部分,在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1.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2.叶片斑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近圆形或椭圆形;二是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死线向两头延伸。3.茎节病斑呈黑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

2、后整个节变黑色坏死。4.穗茎病斑常在穗茎上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5.谷粒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一、稻瘟病症状:稻瘟病急性型病斑(左)和慢性型病斑(右)稻瘟病病叶稻瘟病茎叶发病稻瘟病叶鞘和穗颈发病一、稻瘟病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种子上的病菌易诱发苗瘟。露天堆放的稻草为第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源。病菌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湿度高有利于分生抱子形成、飞散和萌发;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迟施氮肥等,均易诱发稻瘟病。一、稻瘟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

3、,避免品种单一化种植。2.合理施肥、灌水施肥原则为底肥足,追肥早,多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田间宜湿润为主,干干湿湿,适时晒田,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3.种子消毒一是稻种预浸12小时后,用300-400倍强氯精液浸种水50千克,浸种30千克,浸48--60小时。4.药剂防治每666.7平方米用20%三环唑粉剂100克或40%富士1号乳油60-70毫升加水加50-60千克喷雾。重病因需喷2次,间隔期为7—10天。二、水稻胡麻斑病分布与为害:水稻胡麻斑病又叫胡麻叶枯病,分布很广,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由稻平脐蠕孢菌(Bipolarisoryzae)引起,一般

4、由于缺肥水等原因,使水稻生长不良时发病严重。秧苗受害引致苗枯,叶片受害造成叶枯,穗部受害,导致千粒重下降及空秕粒增多,影响产量和米质。水稻胡麻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二、水稻胡麻斑病症状: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胡麻斑病。种子发芽期芽鞘受害,变成褐色,重者枯死。稻株以叶片受害最普遍,主要在叶片上散生许多如芝麻粒大小的病斑。病斑中央为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为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的两端无坏死线,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病叶片由叶尖逐渐向下干枯,以至整株枯死。穗预受害,为褐色或灰褐色,造成枯穗。谷粒早期受害,重者全粒变灰黑色,造成

5、瘪谷。水稻胡麻斑病病叶水稻胡麻斑病放大二、水稻胡麻斑病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次年稻草上的分生孢子借风传播到秧田和大田,由稻苗表皮或气孔侵人。播种病谷,谷壳上潜伏的菌丝能直接侵害幼苗。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病株上形成的大量分生孢子均可再侵染。一般土壤缺肥、缺钾、沙质土、酸性土和长期积水田发病较重。在温度25-30℃条件下,只要有短时间的水滴或饱和湿度,即可满足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染。二、水稻胡麻斑病防治方法:1.种子消毒用强氯精浸种,方法同稻瘟病。2.加强肥水管理对沙质土应多施有机肥,酸性土可施石灰,禾苗生长缺氮要增施氮肥和

6、钾肥或人粪尿、草木灰等。在灌溉方面,既要避免深水灌溉和长期积水,又要防止缺水受旱而诱发胡麻斑病。三、 水稻纹枯病分布与为害: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全国各稻区都有发生,为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发病重的田块,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由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引起。寄主较广,其中主要有水稻、大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花生、甘蔗、黄麻、芋等。重要的杂草寄主有稗草、莎草、马唐、狗尾草等。水稻纹枯病病原菌1.菌核和菌核剖面2.担子和担孢子三、 水稻纹枯病症状: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生病,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斑,以

7、后病斑增多,常相互愈合成为不规则大形的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色,中部发绿色或淡褐色。叶片上的症状和叶路上基本相同。病害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到剑叶,甚至穗部发病,大片倒伏。水稻纹枯病田间症状水稻纹枯病病斑放大水稻纹枯病叶鞘和叶上菌核三、 水稻纹枯病发病规律: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第二年飘浮水面的菌核萌发抽出菌丝,浸入叶鞘形成病斑,从病斑上再长出菌丝向附近蔓延形成新病斑。菌核落人水中又可借水流传播。温度在25-31℃和饱和湿度为病害流行的最有利条件。过量施氮肥,高度密植,灌水过深过多或偏迟,均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一般水稻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

8、期前后达发病高峰,乳熟期后病情下降。三、 水稻纹枯病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一是合理密植,实行东西向宽窄行条栽,以利通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