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18973
大小:303.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战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中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战略分析然中国通过调整工业结构和企业制度改革,加大了勘探和开采石油的力度,以推迟产量下降,但中国石油产量只在近10年内会稳定在3.6百万桶/日,之后20年里,产量会逐渐下降。因此,近年来,我国的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达到了7000多万吨,成品油进口达到3000多万吨。国际能源机构〔TEA)的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和70%0还需要引起
2、足够重视的是,中国原油进口的“路径依赖”十分明显。2004年,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约占进口石油总量的48%,从亚太地区进口约占进口总量的22%,从非洲的进口量占18%。而上述三地区石油进口的运输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美国全球战略中明确必须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过分依赖”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必然构成威胁。自2003年下半年来,国际油价急剧飘升,到今年9月份已达到70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多美元/桶。据国家发改
3、委的一份研究报告,未来10年内,随着我国进口原油数量的增加,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GDP增速的影响将逐步增大;据测算,国际油价波动对2000年GDP增速的影响是1997年的24.28倍,对2010年的影响是1997年的31.88倍;由于中国目前缺乏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对石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面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惊涛骇浪,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勘探开发,获得稳定的油气供应,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北京石油高价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有效地维持我国的石油供应战略安全体系。
4、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讲,上游资源不足、原油价格高企己成为制约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加快发展、增强国际竟争力的瓶颈。以中石化为例,2003年上半年,中石化成品油及其他精炼石油产品对外销售收入为1031亿元,约占其营业额及其他经营收入的70.5%,原油价格上涨严熏侵蚀了下游企业的有限利润。作为一个谋求长远发展的国际石油公司,上游油气资源永远是立足之本。从目前来看,当今的跨国石油公司都有着分布全球的资源基础。以埃克森一美孚公司为例,其上游的勘探和开采业务遍及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主要开采基地分布在北美、欧洲、非洲和
5、亚洲太投资的考虑,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于国内风险的原因。所以这种投资也是一种防御性投资。四、维持和开拓市场。这类投资一般称为市场导向型投资。根据不同的情况,这种投资又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绕开贸易限制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往往是出日企业,产品在国内生产,通过出口进入国外市场。由于进口国实行了贸易限制阻碍了出口的北京硕十学位论文正常进行,因而企业转为向进口国或第三国进行直接投资,维持其原有市场。这也是一种防御性的对外投资。第二种是稳定与扩大市场的投资,企业对出口市场开辟到一定程度之后,在当
6、地直接投资进行生产,,就地销售更为有利,因此导致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第三种是为开辟新市场进行的投资。投资企业在东道国原来基本没有市场,通过直接投资才占有一定的市场。这种类型的投资是进攻型的投资;第四种是跟随领头企业而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维持未来的市场份额,以防被其它竞争者所占领,从而保证获取长期最大利润。这类投资也是一种防御性投资。五、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种投资可统称为技术导向型投资,是企业为学习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设计、管理经验、关键设备和零部件、新产品等而进行的对外投资。
7、一般来讲,这类投资有较强的趋向性,大都集中在发达国家。这类投资属进取型投资。六、实现全球发展战略。这是当代企业发展到全球化阶段的一种投资动机,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国际生产体系后,开始以全球为目标,进行世界扩张。企业依据资源和市场的分布情况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灵活、有效和统一的经营,有计划地安排投资、生产、销售和技术开发等活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取得最佳经营效果和最大的投资收益率。这种类型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的对外投
8、资是高级层次的体现。以上几种对外投资战略动因多适应于产品生产型企业,作为资足够的管理能力,一旦进行收购或兼并,就很容易失误或失败。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在加快海外扩张步伐的同时,尤要重视如何解决“理性扩张”这一课题。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总结了收购成功的五个定律:1.收购要有利于目标公司;2.要有一个促成合并的核心因素;3.收购方要尊重目标公司的业务;4一年内收购方能向目标公司提供上层管理;5.收购的第一年,双方管理层应有所晋升。一个著名财务专家研究了许多收购成功的案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