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175
大小:65.53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7-07-13
《中国教育史笔记考研讲义【背诵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萌芽的传说(1)舜、虞时期:庠和成均;(2)夏朝:序和校(习武);(3)商朝:大学、小学、庠、序、瞽宗(商代大学:礼乐);2.西周的教育制度(1)“学在官府”,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重要特征,又称为“学术官守”。根本原因:西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结构。贵族垄断了教育的物质资源,也垄断了教育活动本身。这导致西周官学的一个明显特点,即“官师合一”。(2)国学和乡学:国学:周天子和诸侯国的王都内;贵族奴隶主子弟;国学分大学和小学;乡学:王都郊外地方行政区;奴隶主和平民子弟;分
2、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由管理民政的大司徒负责;学习内容为“乡三物”:六德、六行、六艺;有成套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学中的大学学习。(3)大学与小学:小学:8-15岁入学;教学内容:德、行、艺、仪。大学:15-20岁入学;天子设大学称辟雍(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四面环水);诸侯设大学称“泮宫”(建制比较简单,一面环水);大学学大艺,履大节。①分科教学:礼乐为主,射御次之;另外还学习《诗》、《书》。②分别在一、三、五、九学年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德行和道艺两个方面。七年告一段落,称为“小成”;九年再考
3、核,德行和道艺都达到要求,则结束学业,称为“大成”。③合格:分配官职,奖励爵位和俸禄;不合格:不知悔改,流放远方,永不再用。(4)家庭教育:奴隶主贵族子弟在未入正式学校之前一般都要接受相当严格和规范的家庭教育。7岁开始分男女进行教学;3.“六艺”教育: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1)礼的作用:明确等级关系,强化宗法制度和君臣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2)乐的作用:是一切艺术教育的总称,包括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3)礼乐的关系:“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乐”是内在的精神、情操;
4、(4)射御:军事技能训练;(5)书数:西周小学的主要学习内容;书指文字,《史蒥篇》是西周的小学文字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数指计算,不单指算法,还包括历法等与数字计算有关的知识。西周时就已经把文字构造规律归纳为六个方面: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称为“六书”。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1)私学兴起的原因:政治下移、经济下移导致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官学衰败;士阶级的崛起,养士之风盛行;(2)私学兴起的意义: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
5、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3)百家争鸣对教育的作用2.齐国的稷下学宫(1)性质:官家操办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2)特点:①学术自由;②“不治而议论”,尊重和优待知识分子;③自由辩论;④学无常师;⑤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历史
6、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3)历史意义: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2)“庶、富、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社会作用);(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但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认为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不能接受教育。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为他实施“有教无类”提供了理论依据。(4)“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和有教无类的作用;(5)“学而优则仕”:学习达到德业优异
7、的程度就应该入仕从政。鼓励读书人做官,平民“贤士”从政,改变官僚队伍的结构。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政治贤才,即君子。意义:“学而优则仕”在春秋时有打破世袭制的时代意义,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对保证官僚队伍的基本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6)教学内容:“六艺”。其中他特别注重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特点在于偏重文事,偏重社会人事,忽视了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传播,鄙视生产劳动的知识技能。(7)教学方法:①学--思--行并重;②因材施教;③启
8、发诱导(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8)道德教育:①以“仁”为核心,“仁”(内发)和“礼”(外烁)为主要内容;②道德教育原则(立志、克己、力行、中庸、自省、改过)(9)论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以身作则;教学相长;(10)历史影响4.孟轲的教育思想(1)“性善论”与教育作用:“四善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