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04003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1
《混凝土结构裂缝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混凝土结构裂缝浅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后,其性能与原状混凝土性能相差很大,严重影响结构的长期安全和耐久运行。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机理,从各个环节提出了预防裂缝的综合措施,以确保混凝土质量,减少裂缝的发生。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水泥水化热; 温度应力一、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由外部荷载引起的裂缝;(2)由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设计模型的不同而产生的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3)由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产生的变形应力引起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
2、泥水化释放的水化热能产生很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 1.水化热产生裂缝的机理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施工过程中,由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水化热,由于体积大,热量不易散发,造成较大温升,从而导致体积增大。当这种变形不受约束时,混凝土结构内部不会产生应力。但实际上这种变形肯定会受到约束,一是混凝土与外部环境温度差异引起的约束;二是由于内部的条件不同产生的约束,此种约束产生的应力为温度应力。 其次,湿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各单元体之间相互约束,产生的应力为干缩应力。因湿度传导率远小于热度传导率(约为1/1600
3、),它主要在混凝土表面附近;另外,混凝土自身体积变形不能自由伸缩会产生自身体积变形应力;还有地基非均匀沉降、模板走样也会产生变形应力。在以上非结构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中,主要是温度应力和变形应力。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当混凝土浇筑体边界无约束时(如底、顶板顶面),在早期水化热温度迅速升高阶段,由于混凝土内、外散热条件不同,形成温度梯度,表面受拉,内部受压。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产生裂缝。在混凝土的降温阶段,混凝土的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在浇筑体中央断面产生内部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
4、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就产生贯穿裂缝。 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初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此阶段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混凝土弹性模量急剧变化,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此阶段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后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叠加。 根据温度
5、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一是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 二是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并考虑徐变的影响。二、裂缝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指杜绝有害裂缝,同时减少或避免不影响使用的混凝土表面裂缝。裂缝控制原理是:降低混凝土外约束与非线性降温和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
6、极限拉伸,以确保抗裂安全度要求。 裂缝控制方法采取温差与温度应力双控制方法,避免结构物出现温度裂缝,同时调整混凝土表面湿度以防止表面干缩裂缝。 控制混凝土裂缝,必须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个主要原因入手,才能有效地将裂缝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一般分为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设计阶段由设计人员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品种、规格等统筹设计,有效进行裂缝控制。施工阶段采取加入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泥水化热、设置施工缝或变形缝、加强混凝土中的配筋率等措施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防止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 1.合理设计施工配合比 合理设计配合比是有效控制和预防混凝土裂缝发生的
7、基础。应根据工程所处条件,对砂率、水灰比、水泥用量及掺合料用量等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最优方案。 (1)砂率的选择。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砂率的增大而增大。由于砂率减小使粗骨料含量增大,在相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高,收缩量较小,而且由于粗骨料对收缩的约束作用,可减少开裂的可能。施工中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在厚大无筋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节省水泥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2)选用中低水化热水泥,可使水泥在拌和过程中水化热释放较小,显著减少混凝土升温,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
8、量。 (3)采用混凝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