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起水貂肉毒梭菌病的诊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起水貂肉毒梭菌病的诊治:王海军庞天津毕可东张启迪王乐乐 摘要介绍了一起水貂肉毒梭菌病的诊治情况,从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面进行确诊,提出治疗措施。 关键词水貂肉毒梭菌病;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治疗措施 2010年4月,山东省海阳市一水貂养殖场水貂出现发病症状。该场共饲养了水貂800只,饲喂自家配制的混合饲料,将小黄花鱼、鸡肝洗净后,煮熟搅碎,与过期奶粉、自家膨化玉米及麸皮拌匀、和稀后进行饲喂。此次发病死亡80只,其中以2月龄幼年水貂居多,此次发病较快,整个病程为48h左右。发病后,场主曾对病貂进
2、行过2次治疗。第1次,在某动物医院,诊断为食物中毒,给与清开灵及洛美沙星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第2次,在文登市某兽医中心,化验诊断为犬瘟热,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12、微生态制剂、氧氟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阿米卡星、干扰素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不理想。笔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肉毒梭菌感染。 1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患病水貂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痉挛,脖颈扭曲,后期后肢瘫痪,小便失禁。通过对3只死亡病貂的解剖检查并未见特征性病变。肝脏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肺脏水肿充血,脾脏、肾脏均未见明
3、显异常。 2实验室诊断 一是染色镜检。革兰氏染色发现有大量梭状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部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及少量革兰氏阳性球菌。吉姆萨染色发现有较多的嗜碱性细胞及大量梭状细菌,还有部分杆菌及少量球菌。二是毒物接种试验。将死貂的胃肠内容物,加入胰蛋白酶37℃处理60min后,按1∶2的比例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在无菌状态研碎,室温浸放1~2h,滤过使之透明。将滤液分为2份,一份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注射到5只小白鼠腹腔,每只0.5mL;另一份经高温处理30min后,再同量注射到5只小白鼠腹腔,同一环境下饲养观察
4、。结果注射未经任何处理滤液的小白鼠在12h内先后死亡,而注射经过高温处理滤液的小白鼠没有任何变化,最终确定为肉毒梭菌中毒[1-2]。三是药敏试验。分别选用四环素、新霉素、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强力霉素、氯霉素、阿莫西林、左氟沙星、诺美沙星、头孢拉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15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其中只有四环素、新霉素、左氟沙星、恩诺沙星中敏,其他各药均为出现明显抑菌环。 3治疗措施 将所饲喂的鱼、肝脏等动物性饲料解冻后,用0.3%的高锰酸钾进行清洗,并浸泡5~10min,处理完后再进行
5、煮熟、饲喂。每天对加工鱼、肝脏的机器以及饲槽等,凡是能与动物性饲料接触的设备和容器进行清洗。并及时清理掉貂笼底部隔板上掉落的饲料。向和稀后的饲料中加入葡萄糖,使葡萄糖的终浓度为2%;加入复合维生素B及维生素C,用量均为:成年貂3只加入1片;幼年貂8~9只加入1片。按照此方饲喂7d。停止饲喂过期奶粉。适当的使用新霉素混饮[3-4]。 4体会 按照上述方法治疗后,貂群的整体状况明显好转,在治疗的初始阶段,还有零星死亡,可能是中毒量比较大、体质比较弱的仔貂。此后再无大群发病。 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主要存
6、在于腐败变质的肉类、鱼类等饲料中,可以产生大量的外毒素。这种毒素毒性强烈,性质稳定,是目前已知化学毒物和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烈的,对人的最小致死量约为0.1μg[1]。当水貂等食肉类动物采食后即可发生中毒。水貂肉毒梭菌中毒是由于食入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肉类饲料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中毒病,以呈现运动中枢神经麻痹和延脑麻痹症状为特征[2]。本病危害较大,国内外均有发生。自然发病主要是动物采食死鼠等腐尸及被腐败物污染的饲料、饮水时经口传播。动物食入肉毒梭菌后,造成毒素吸收,引起中毒症状。一般夏季炎热时期发病率较高。在气温高的
7、环境中能大量繁殖和产生外毒素,因此本病的流行多见于夏秋两季高温气候;又因毒素在饲料中能保持较长时间,故在冬季偶有发生和流行。 通过对场主的询问得知,该场所饲喂的鱼、动物肝脏等是冷冻品,在饲喂前均进行解冻、清洗,清洗后水煮,并用自家的绞肉机进行粉碎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隐患。一是经长时间冷冻的鱼和动物肝脏并不能保证没有细菌污染;二是由于大批量的处理饲料,水煮的过程中难免有未煮透的现象;三是随着气温升高,绞肉机、饲槽等器具的缝隙及其中残留的食物碎屑为厌氧致病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及时清洗就会引起饲料持续性污染
8、。以上几方面原因可能是造成本病发作的重要因素,而被肉毒梭菌感染后的水貂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遭到环境常在致病菌的侵染。因此,保证食物及饲喂容器的洁净,及时进行环境消毒对本病的预防有积极的意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