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镇新中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镇新中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 1.强化
2、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校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德育处将抽查各班班会情况。着力提高党组织覆盖面、着力党建整合资源、着力党组织阵地建设。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推动央企、国企党建与地方党建的联建共建。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 结合学校工作重点,从校长到教师都有明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共同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全员
4、要继续加强多形式的学习,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教师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渗透教育,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二)高度重视养成教育着力提高党组织覆盖面、着力党建整合资源、着力党组织阵地建设。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推动央企、国企党建与地方党建的联建共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根据新的《中学生学生守则
5、》、《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围绕培养学生“十个好习惯”,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将小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学困生有进步),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文明养成教育,在教
6、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文明用语脱口而出,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的好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着力提高党组织覆盖面、着力党建整合资源、着力党组织阵地建设。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推动央企、国企党建与地方党建的联建共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伟大旗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积极实施“生态德育”工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全面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等;以“坚持人人共成长”为教育主题,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切实开展公德教育、孝敬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以“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教育主题,以环保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热爱自然教育、爱护动物教育、学校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