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19625
大小:20.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环境论文 应化110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环境影响评价应化1102段勤勤10号摘要: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复杂,由于其产品、原辅材料千差万别,工艺不尽相同,排污环节多,污染物复杂多变,对环境影响大。因此,化工类职业应该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一、开设环境影响评价课的重要性1.现代大学生环境危机意识十分淡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上去了,但民众的环境意识淡漠了,新生代们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享受的一代,成了消费的一代,我们大多受到父辈的最深影响是竞争和赚钱,很少有人去思考环境问题,更没有人为环境做点事实,终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做也只是极不情愿的象征性的扫扫擦擦,与实际问题相去甚远,因此只有开设环境影
2、响评价课,使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危机感、紧迫感以及责任感。使学生居安思危,增强环境危机意识。2.现代大学生环境法制意识教育有待增强环境法制意识是环境意识的中心环节。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法制不断完善,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保护法》《放射防治规定》等法律法规。但大学生们似乎与这些不曾相关,很少有人知晓,因此开设环境影响评价课,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的一个必要的途径。3.现代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教育十分欠缺环境道德意识就是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或诱惑力的影响下,所具有的自觉的符合
3、环境保护要求的行为意识和行为习惯。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意识的最高境界。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孩子们的环境道德意识无从谈起,环境道德意识教育十分欠缺,因此,除了让学生不要乱吐痰、乱扔瓜果皮、不要任意丢弃饭菜,节约用水外,还必须通过专门的环境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环境道德教育。让学生们将环保内化为一种自身的品格。4.加强环境道德素质教育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在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发言时指出:“环境保护不是技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道德问题”。环境问题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生产行为带来并经过长期积累表现出来的问题。所以
4、加强环境道德素质教育是解决世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六报告以来,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思想。而环境道德素质教育是公民德性、人格养成的教育,更是迈向生态文明的灵魂教育。其核心在于培养人的环境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情感和行为,培养环境善恶观、环境正义感、环境道德义务和环境审美观,使人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环境道德意识一旦形成,会给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打下深刻烙印,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5、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素质教育,是一件关乎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是当今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二、环境影响评价对本专业的意义应用化学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工件的防腐蚀电镀和涂料的装饰,而这些过程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对环境有危害的物质,学习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可以清楚的了解这些物质的对环境的危害以及解决方案,能过减少甚至防止环境污染。因此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三、环评课教学方法与实践问题探讨1.重视案例教学针对课程与实际项目联系紧密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对不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
6、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内容、方法,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在建设项目进行分析,对项目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评价并研究对策,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学有所用,有成就感。首先授课前引入案例。如在讲授“清洁生产评价”时,教师先给出一个“棉质衬衫和化纤衬衫那个对换季更好”的案例,让学生讨论,然后有教师归纳分析案例并引出新课,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激情。然后授课中穿插应用案例。如教师结合一些违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反面案例来解剖这些制度的具体内涵,增强教学的说服力。最后通过案例巩固只是体系。教学中教师利用熟悉的房地项目,使学生掌握房地产类项目环境影响
7、评价,即包括水环境评价、大气环境评价、噪声环境评价、固体废物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评估和污染防治措施分析,还要考虑到人们的感官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包括了如居住适宜性评价、城市文化环境评价、景观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人们在房地产建筑上的价值趋向应该更注重绿色、生态、环保、健康和美观,在“以人为本”的重要前提下,尽可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习基地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实习基地选择恰当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