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18964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论文:谈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初步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谈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初步认识在哲学的文化市场萎靡不振的今天,哲学家越来越被排挤到世界文化发展的边缘地带,早已丧失了昔日的自信,博大和雍容,落魄到要和千百种职业同槽争食的地步,心浮气躁,不得不媚俗以取悦于世。哲学家想做灵魂的生意,然而灵魂没有了,他们何以为生,作为不和适宜的历史沉淀加以藐视和讽刺。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屈尊俯就地问: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这时,哲学家会赔着笑脸,诚惶诚恐地解释一通,可谓“说来话长,一言难尽”;生怕遗漏贻笑大方,到最后总是被人家的逼迫下,下一个简单的结论“一言以蔽之”。 尼采狂呼“上帝死了”的时候,哲
2、学家们暗自欣喜,以为听到了福音,从此哲学家接管了宗教的领地,重新建立一个“人文宗教”,为此,中西哲学以地域文化不同,首先表现在它们在寻求和确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上的超越精神不同。哲学是人生另一种智慧,也就是人对宇宙与人生的反思,是对人的生存状态深切的理性关怀。西方哲学的人生智慧体现了虔诚而深深的宗教情怀,中国哲学的人生智慧则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的理性意识。 西方哲学注重于以纯理性的客观态度解释世界的认识和以信神的主观态度看待人生的宗教世界观。西方的基督教就是一种典型的宗教,它主导这西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基督教看来,人生而有罪(原罪),由于人辜
3、负了上帝造人的善意,自甘堕落,才被赶出天国乐园。罪人们痛改前非,克制欲望,救贫济苦,行善积德,把自己全部身心献给上帝,才有希望在世界末日审判获得上帝的垂怜,回归天堂。西方人对有神论的上帝的信仰与西方人对天的理解、对人生生存状态的理解与深深的虚无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如何走出虚无,寻找到人生的意义,这是西方哲学共同所探求的一个永恒的问题。丹麦哲学家说,人若要从虚无的深渊中奋然跃出,那就必须皈依上帝,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给人以精神上永恒的寄托。由此,西方人这种深深的虚无意识,注定了在他们内心深处,会扎根下浓厚的宗教意识,从而为自己在现实生
4、活中寻求到超越现实的精神家园。 中国哲学总的来说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而则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识宇宙与人生本质的直觉智慧。中国哲学的人生智慧则不是宗教的,而是哲学的。所谓哲学的,也就是以理性的精神来反思宇宙人生。中国哲学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和佛家,都具有深厚的人文哲学意识而非宗教精神。中国哲学否定了深的存在,但并非不意味着没有超越现象,超越现实的意识。中国儒道佛哲学的超越意识,是将超越的对象归属于内在的心源。所以中国哲学人生智慧是追求内在的超越而非外在的乞求,并不需要脱离现实的世俗社会。这种人生超越智慧叫“即世的超越”,“即出世又
5、入世”的超越。如果说有彼岸天国的话,那么彼岸就是此岸,天国就在人心中。 如何表述中西哲学的方法,一种是暗示,一种是下定义。 中国哲学不可说,以为有些哲学的对象是不能用日常语言表达清楚的,但哲学必须表述,对于不可言传的东西。哲学家只能说它不是什么。或者用其他方法来暗示、烘托。中国哲学的这种赋予暗示的特点与中国一切艺术理想是相通的,中国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换句话,中国哲学所表达的东西类似于中国诗、中国画所表达的含义,都在表达上有相通之处。列如诗人要想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的,而是诗中没有写出来的。好诗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读中国文学
6、欣赏中国艺术,不能只看表面,不要眼光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意思,要读出言外之意,读中国哲学要细心体会字里行间的弦外之意。 中国文学中《老子》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认为道不可说,只可暗示,不是靠固定的语言。语言一但达到目的就应该忘掉,就不需要了。《庄子》说:“言所以在意,地意而忘言。吾安的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所以中国哲学正是明晰不足,暗示无穷,充满诗意。 西方哲学绝大多数派都坚信哲学能够清楚的,用语言表达一切对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就是用下定义的方法来表达哲学观念,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用“我思”这个言语的性质
7、来定义“我存在”,他还认为只有象数学那样清楚明确的观念才是最可靠的知识,并且可以用语言来推导上帝的存在。笛卡尔如此证明上帝的存在:上帝是完美的,而存在当然比不存在完美,不存在当然不如存在完美,因此,上帝是存在的。西方人用1+1=2的方法来证明世界认识性的一切,用下定义的逻辑论断证明西方哲学。 因此总的来讲,中国哲学境界甚高,内涵深刻,而西方哲学则善于逻辑分析,思想表达清晰,但前者缺乏清楚的思想表达,后者则达不到最高最好的哲学境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