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13190
大小:8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中国围棋协会培训中心北方交通大学围棋协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围棋协会培训中心北方交通大学围棋协会教师:杨鸿哲杨慧宇教案首页总第43页课时序号第15节授课班级小学低年级入门班授课日期课题第七课连接与分断(三)授课类型新课教学目标这一课讲十二种连接中的后四种:跳过,掖过,托过,巧连。连接与分断既有防守,又有进攻。连接的防守性大一些,分断的攻击性大一些。重点分析原因分析“跳过,掖过,托过,巧连”四种着法的能成的原因,都是抓住对方棋子的缺陷,都是既防守,又进攻,一着两用,只有一个作用的“着”,在关键时候,是不管用的。难点能力讲明一着两用。引导同学们的思路开始要远一步,深一步,在想棋时,是否有两个用处。
2、板书设计棋盘示教设计第七课连接与分断(三)跳过,掖过,托过,巧连棋理棋谚棋诀: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教学后记教案续页总第44页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贯穿全课始终,环视课堂。维持课堂纪律。一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二种连接中的四种:跳,尖过,夹过,飞过。跳——使用普通的跳,有时竟可以把自己的断补上,同时切断对方的棋。尖过——尖过在边路上出现的比较多。夹过——有配合时,夹也能连通。也在边路上出现的比较多。飞过——使用普通的飞,在有时却是能起意想不到的作用。例1尖过例2飞过二新课“连接与分断”,这一课讲十二种连接中的四种:跳过,掖过,托过,
3、巧连。跳过——普通的跳,在周围子力的配合下,对方竟然断不了。掖过——在对方小尖的两子连接(或断)点上,下的子称“掖”。托过——紧挨着对方的子,在对方子的下边下字称“托”。巧连——利用对方的缺陷和毛病,把自己连结就是巧连。例1跳连例2掖过例3托过跳过和掖过通常都是在有自己子力配合下,才能成立,在这是多是利用自己在二路上的子,和叫作“硬腿”的棋型,硬腿就是一路立到低——一路上,在一路上没有断点的子就叫“硬腿”或“硬头”。这样的子,对方是不容易挡住的。而己方又有很多的利用。或者说在它的周围,能产生很多的手段。跳过和掖过以及大飞超大飞通常都是在这
4、样条件下产生的。“托过”是看准对方不敢扭断时的一种有力而又紧凑的下法。“托”本身就是要扭断,而对方又不敢扭断,这就是看准了、抓住了对方的毛病。还是一着两用,你不敢扭断我就托过,你敢扭断,我就把你扭断的子全部吃了。所以把以前的知识学好用上,解决眼前的问题就不难。巧连——更是利用对方的缺陷和毛病,把自己巧连。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把十二种防断连接的着法都学完了。在这些着法中,粘、虎、飞是基础,是基本功,是重点。棋理口诀要记住:势厚用粘,成形用飞,安定用虎。补断是在实战中经常要碰到的,知到了补断的重要性后,在选择补断的各种基本手法时,还要考虑眼形
5、(安定)棋形(成形)以及补断之子本身的作用(效率——是否一子多用)等等。三巩固练习:黑先1,2题是“断”后如何应对。3题是“接不归”黑棋现在是否有必要立刻提白子。4题是“抱吃”,不用立刻提子。5题若不立刻提白子,则会造成极大的损失。6,7题是简单死活题。课堂练习黑先1234567教案续页总第45页板书重点①跳过,掖过,托过,巧连②棋理、棋谚、棋诀: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课堂总结:我们已经学了吃子着法,行棋着法,攻杀着法,现在学的是连接与分断着法。经过三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把十二种防断连接的着法学习完了,从下节课开始学习六种分断法了。四
6、课堂对局:练习下整盘棋。五作业:黑先。1234能否吃白能否吃白能否吃白六趣闻典故与历史知识:趣闻典故:围棋最早是什么样?(三)1954年,河北望都(东汉属中山国)东汉墓出土一具石质围棋盘,这时已是17道的棋盘了:17X17道线。在以后的1975年,山东邹县西晋刘宝墓出土一付围棋子,系用黑白卵石磨制而成,共计289子——这是17道围棋所用的子数。刘宝官至侍中,安北大将军,卒于永康二年——公元301年。从棋子数目上看,西晋上大夫中也流行十七道的围棋。从15道围棋发展到17道围棋,这是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创新与发展,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时光,这是一
7、个了不得的进步。从历史上看,17道围棋流行的时间很长。至少在东汉三国时期,已经通行17道的围棋。在17道围棋发展到高峰后,我们的祖先又把它发展到更高一级的水平,一个变化莫测的高级阶段——19道围棋。所以,17道围棋和19道围棋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共在一起,共处一世。有的人还在下17道的围棋,而有的人已经下19道的围棋了。17道围棋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的,现在还没有证据,不得而知。但是,流行于世,大家通行的时代在东汉和三国,这是有据可考的。直至衰落消亡于唐朝。历史知识:聂卫平(六)和过老接触越长,聂卫平越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少的可怜,别的不说,就
8、看过老身边那一大摞子棋谱吧,从唐代王积薪的《围棋十诀》,以及宋代张拟的《棋经十三篇》,直到清代施襄夏的《弈理指归》,还有日本的各个流派,几乎是应有尽有。这些凝聚着前人血汗的精华,象磁铁石一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