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ID:2418438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1页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2页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3页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提起创新精神,我不由想起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猴子们一向是爬着走的,一天,曾有个猴子勇敢地站了起来,还试着走了两步,不料刚想再走两步试试,就有一群猴子批评他:“我们一向是爬着走的,你小子居然敢站着走,这还了得!”说着一齐上前,硬是把这个勇敢者活活地撕了,大家亲眼看了这一切,提心吊胆,从此就再也没人敢站起来走了。为什么猴子们至今还在地上爬,就因为这个原因! 乍一听很好笑,反思一下,我们的许多做法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呢?答案是肯定的,请看两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有个颇

2、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可他偏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再一题:“冬天,雪在干什么?”有个极有想象力的学生回答:在和大地说悄悄话。这个答案多漂亮,就像个美丽的童话,可他也偏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静静地飘”或“随风乱舞。” 很显然,是学生没有创造力吗?不是。是我们的封闭保守正在扼杀学生这种创新的欲望!说到底是我们教师观念不更新或更新的不彻底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应该让这种能力的培养根植于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 (一)以学生为主,以

3、发展为本,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教师应还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先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以老师为辅,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实际中有些做法却和这种想法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种现象体现的是虚假的主体性或肤浅的主体性。比如在语文课上,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大声读课文,实际上学生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表面上热热闹闹,而根本没有思考问题,因为只有默读才能真正思考问题,这种主体的实质就是假的--根本没有思维

4、活动的参与,或者由于老师提的问题太浅,学生根本无需过多思考,只好装模作样地读课文,实际上学生只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表面徘徊,根本没有语言水平和思维水平的提高,那这种主体就是肤浅的。另一种现象体现的是脆弱的主体性。教师为了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氛围,采用奖罚的方法(如小红花、罚站或批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小手如林,跃跃欲试,想一想,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的和谐热闹并不是来自于知识本身的兴趣,而是在教师奖罚下所获得的一种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既然是暂时,就不具有长期性,最终肯定会夭折。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主体才是真正

5、意义上的主体?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自主、合作、主动、互动。比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教师首先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观察后自己概括梯形的定义,学生由于思维不严密,这样概括: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显然,这个定义不准确,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其他同学,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观察后修改: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个定义仍然不严密,教师这时巧妙引导,发挥了主导作用,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是不是梯形,为什么?”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最终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一方面弄清了梯形和

6、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区别,同时又明确了梯形定义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和四边形)为判定梯形做好了铺垫。显然这一环节的设计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种主体性的发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在这种前提下,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策略。(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具体策略1、“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可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问题需要的却是创造的想象力。因此,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7、力,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质疑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即使有些问题的提出与教师、教材,甚至与常规思维相悖,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不轻易否定,更要包容学生,保护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其次,要使学生学会提问,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甚至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起始阶段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1][2][3]下一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