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论文]

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论文]

ID:24177720

大小:1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论文]_第1页
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论文]_第2页
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论文]_第3页
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朗读指导应“有为而治”江苏海安县李堡镇曹园小学(226600) 李爱国案例一:《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师:文中有哪些语句体现了李孟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端端正正地拿起书一起朗读。)师:(着急)不要一起读,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读书声音乱起来,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在齐读。)师:(生气)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意思就是随便读。(学生似有启发,乱糟糟地读起来,老师无可奈何。)案例二:《望月》教学片断师:月亮一直是人们吟诵的对象。“我”和小外甥还兴致勃勃地对起诗来。

2、请同学们自读,把这部分内容读好。(生自由练习)师:读好了吗?请同桌之间对一对诗。(学生练习)师:哪一桌愿意试一试?(一桌学生读,做到了准确、流利,但是没把对诗的感觉读出来,“我”与小外甥的性格也未表现出来。)师:读得不错,还有哪一桌也来试试?(学生读,老师未评价。)师:现在男生扮演“我”,女生扮演小外甥,一起来对一对诗。(学生读得很整齐、流利,但没有诗句的韵味,也不能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师:读得真好,一、二组扮演“我”,三、四组扮演小外甥,再对一次。(全班被分成两大组,再次对诗。)案例三:《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师:(播放课件,优美抒情的音乐响起)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李白或者孟浩然,该如何送

3、别呢?(学生一人扮李白,一人演孟浩然,但毫无离别的感觉。)师:同学们,你们听出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了吗?(几对学生朗读,但仍然无法入情入境,老师无可奈何地进入下一环节。)一、在阅读时应“有为”,不能流于形式案例一的情况在语文课上很常见,被认为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的一种表现。但是,细细思考,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朗读习惯是齐读,而不是自由读,难以达到教者所预期的个性化朗读目标。因此,教师设计的“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过是一句漂亮的口号,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新课改要求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排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教师应遵循由浅入深的

4、原则,先让学生通读全文,质疑课题,围绕一些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朗读课文,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朗读。具体操作时,教师可提“你准备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来试一试,好吗?”之类的问题,由点到面,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朗读。二、在朗读评议上“有为”,不能不评价案例二看起来是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但恰恰缺少的是指导,教师仅仅是在布置任务,至于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要求,没有巧妙点拨,没有必要的示范,有的只是反复地读,机械地重复,致使学生的朗读一直停留在正确、流利的粗浅层面。同样的课例,另外一位老师在发现学生照本宣科对诗时,启

5、发学生说:“读得不错,但这样有对诗的感觉吗?要知道你们是在比赛呀。”学生立即醒悟,努力用对诗的感觉朗读。学生不能读出“我”与小外甥的身份时,教师随即一笑,说:“我怎么听不出谁是舅舅,谁是外甥呢?”这样的提示性评价,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三、在朗读方法上“有为”,不能听之任之案例三中的教师自身朗读功底不错,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生读不出感情时,应示范朗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与老师的差距,从而树立起模仿、超越的意识,这样朗读才会入情入境。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这样教学《再见了,亲人》:师:抢救伤员这件事最感人,感情不易表达,请听老师读一下。(师读)师:大家注意了没有?“

6、当您回去抢救小外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这句话中间是个逗号,可是老师为什么停了好长时间?生1:房子被炸平了,小外孙死了,作者很悲伤,所以停顿。生2:志愿军说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说不下去了,所以说到这里停了较长的时间。于老师从词句入手,以范读引路,让学生入情入境,与文中志愿军战士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是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在学生朗读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导、点拨作用,在学生朗读出现问题时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听之任之。朗读不是一个简单的见字读音的过程,它要准确、鲜明、生动地体现原作的思想,表达原作的风貌,传达出读者独特的感悟。因此,教师的朗读指导要着力于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感悟语言

7、文字,深化情感的体验,促进心灵的沟通。各种形式的朗读各有长处和短处,教师应根据文本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以真正实现朗读为阅读服务的目标。(责编 莫彩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