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55597
大小:57.1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同增进民生福祉的关系提供了重要遵循。陕EASBi=安康市地处汉江中上游和秦巴山腹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属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近年来,安康市把生态文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了“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和
2、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有效方式和路径,让城乡环境美、群众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产业体系。传统经济是“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单向过程,循环经济则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循环经济模式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实践证明,以循环经济理念构建产业体系是走出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对立这一传统认识误区的有效途径。安康将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作为发展的命脉,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扭转了“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在农业生产中,我们综合利用山、水、人的资源禀赋,促进经济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
3、同步发展,实现了“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在工业生产中,坚持用“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发展支柱工业和传统工业,近年来成功实施一大批循环产业重大项目,成为支撑安康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环境就是民生,监管必须加强。在长期的发展中我们认识到,任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一时经济增长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保护好这方山水最大受益者是人民群众,这是关系发展观和政绩观的重要问题。另外,安康作为水源地,任何环保纰漏或偶发事件都有可能演变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问题,必须忠实履行“一江清水供XX”的重大政治责任。因此,我们要破除加强环境监管是以牺牲本地发展为代价的误
4、区,把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作为发挥安康生态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来抓。一是加强项目引进和实施过程中的环境监管力度,始终把环境容量、资源利用、节约集约作为企业引进和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二是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动态管理等制度,逐一落实汉江水质、重金属、大气、噪声等重点污染防治责任。全面建立“河长制”,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条支流、每一个断面,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以“生态红利”,促民生改善。贫穷不是生态文明,生态保护如果不能让人民得到实惠,就会失去动力和可持续性因此,我们把富民优先作为民生根本、强市基础,积极探索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改善民生的路径和举措,让老百姓
5、在生态保护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红利”。为了从根本上消除陕南地区重大自然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用十年时间,完成对240万人的搬迁安顿。我们积极把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3年来,共搬迁7.5万户、28.5万人,建成集中安置社区789个,相当于转移了一个中等县的人口。为了保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推行“园区景区带动群众兴业、资金互助鼓励家庭创业、以资代劳促进就近就业”的模式,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12万转移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彻底斩断致贫返贫链条,3年脱贫28.3万人。由于把生态文明与改
6、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自觉自愿地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