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

需要的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

ID:24153021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需要的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_第1页
需要的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_第2页
需要的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_第3页
资源描述:

《需要的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需要的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摘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课堂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但反观我们的教学,可财会论文,..摘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课堂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但反观我们的教学,可以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师喜欢给学生现成的思维,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思维就行了,不知不觉我们在培养着一批所谓的“食草动物”。所以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

2、阐述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真正自主起来。关键词“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放手小组合作交流在《动物世界》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幕:食草动物成群结队的聚在一起,突然出现一只狮子,这群食草动物立刻四散开来,溃不成军,眼睁睁看着同伴被吃掉;然而食肉动物却不同,狮子的团队精神令人惊讶,知道抓到猎物为止。其实食草动物之所以无组织、无纪律,是因为他们的生存太容易,只要低头啃草或抬头啃树叶就行了;而食肉动物就不同,他们需要喂饱自己的肚子,需要绞尽脑汁去面对疯狂的逃窜,所以必须团结奋战。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他们成了老师喂出来的“食草动物”:有教师现成的问题引领,有现成的教师示范,有

3、着现成的探究思路,总之,一切按照老师的既定方向去发展,学生不需要犯什么错误,只要跟着老师做就行了。所以,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呢?相信大家一定能有准确的答案。说的直接一些,就是需要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下面笔者结合实际阐述具体的做法:一、放手,给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反观我们的教学,发现很多教师不是以讲,就

4、是以“问”来挤占学生学习思维的空间。其实,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因此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维空间。比如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教师在让学生讨论:文中描写的贝多芬有什么特点?教师传统的做法是一板一眼的给学生安排好了这样的讨论:1.写了哪几件事;2.找出贝多芬的肖像描写;3.体会人物语言;4.分析贝多芬的特点。这样的步骤给学生指明了讨论的方向,学生只要沿着这条路走就可以了。而恰恰相反,这样做明显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能力。简单的问题,老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

5、当然我们所说的放手并不是放羊式的,而是需要教师做好“主持人”这个角色的,适时的加入学生的讨论,适时的点拨,甚至是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参与争论。因为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同时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朋友。二、小组合作,给学生自主的探究空间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青睐“满堂灌”“一言堂”,教师如醉如痴的讲,学生昏昏欲睡的听。学生只要认真听就行。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变成无主见、无个性、无主动思维的“食草动物”,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教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更谈不上什么兴趣。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这一状况,要求引入小组合作,让学生拥有自主的探究空间。因

6、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提供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的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生用书本共同搭出不同形状的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理解“拱形”的含义,而且在小组合作中也能进一步理解“拱形桥”承受的压力较大的特点。由此,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广泛了,学生在合作探究体验中就能够轻松的体会石拱桥的优点。三、开放交流空间,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现在的语文课堂不应该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应让教学过程走向开放。正如布鲁姆所说:人们无

7、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及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所以我们期待着动态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设计教学过程往往环环相扣追求精致完美,滴水不漏。学生没有什么讨论交流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因此这不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比如在学完《望江南》时,我就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发挥想像,把这首词改写成一个感人的小故事,并且语言要优美。我说道:“温庭筠这首词深谙妇人心理,寥寥数语,写尽思妇不尽情思,堪称千古绝唱。说白了就是一首情诗。请大家讨论: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主人公是谁,身份是什么?故事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发生的,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